張吳興
【摘要】 初中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初中學習效果直接會影響學生能否順利升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并為高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初中數學相比于小學增加了很大難度,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將已經習慣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進行轉變,需要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為他們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基礎,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數學綜合素質。
【關鍵詞】 初中數學 分層教學 分類指導 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25-02
0
前言
義務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目的就是為了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提高教學質量,扎實所有學生的學習基礎,并使有特長的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教師要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出發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進度,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要體現出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特點,從而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本文針對初中數學中的“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的教學措施展開具體的分析,希望對教學有所幫助。
1.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價值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分層教學使教師更加明確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使所有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當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時,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寓教于樂中的學習會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好的課堂體驗。二,有效提高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的實施可以使教師更深入了解學生,更好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強項和學習弱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提高,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三,使學生的學習成績整體得到提高,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常會導致數學學習兩級分化的狀態,學得好的學生越學越會,學得不好的學生越學越難。而將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可以實現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進步,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數學成績上得到提升,才是真正成功的課堂教學。綜上幾點分析,采用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的方式對學生展開數學教學,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它能夠幫助教師不斷實現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的改進,不斷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此種課堂教學方法應該得到廣泛應用。
2.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措施
2.1分層建立學習小組
在分層教學實施之前,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小組劃分,是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在對學生進行分組的過程中要遵循多維性、自愿性和動態性原則,即要考慮到組內成員的搭配,尊重學生的自主組合以及隨時根據教學進度和需要做出調整。只有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分組,才能夠將分組教學的有效作用發揮出來。分組結束后,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習小組展開教學任務,在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好、中、差分組方式教師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便可,無需公布給全體學生,要一視同仁的看待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另外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使每一組的學生都能夠在扎實掌握基礎內容的同時,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對于激發學生興趣的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自行掌握,可以是課本內的內容,也可以是課外內容,這也是促使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和延伸的有效方式。
2.2分層提問
分層提問是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當中最有效的形式之一,通過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出準確的判斷。教師在展開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和時機,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注意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問題的數量也要有科學的把控。例如在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問題分別設置在教學的開始環節,利用問題將本課知識點引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其次是設置在教學的重難點環節,通過問題,使學生展開對問題的思考,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學重難點;最后是設置在教學結束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留下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思考,為開發學生的拓展性思維提供良好條件。
2.3分層訓練
分層訓練要求教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和主要內容,分層對學生展開訓練,訓練方式可以是課堂上的習題訓練,也可以是以作業的形式進行布置,在訓練任務的布置上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進行分層和分類。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學習中,在訓練任務的布置上,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扎實掌握,再根據不同學習成果的學生進行不同學習任務的制定,針對于知識點掌握不好的學生,要注重對基礎內容的訓練,布置的教學任務要注意把握難度;對知識點掌握的好的學生,要適當加大任務難度,還可以適當進行課外內容的拓展和延伸。
2.4分層布置作業
作業的布置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形式,在布置的方式上教師同樣要根據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一般在課內作業的布置上,對于全班學生要有統一的標準,統一的要求,目的就是面向全班學生,使全班學生都必須扎實掌握。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根據學生的分類要實現三種分層,一是拔尖提高題,二是鞏固練習題,三是放緩坡度題。以《三角形全等判定》這一課練習題舉例,針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為其設置此課內容的拔尖習題,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針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為其設置這一課的鞏固練習題,以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概念性習題為主;針對班級的學困生,教師主要以一些基礎練習題為主,要降低習題的難度,以使學生理解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主。
2.5分層考核
對于考核,教師也要科學進行分層,例如每份數學試卷的設置都要將習題分成三大部分,即基本習題、提高題和深化題三大類,基本習題面向的對象是全班學生,必須使全班學生都能扎實掌握;提高題是面對中等生的,學困生選做,中等生和優秀生必做;深化題是面對優秀生的,中等生可以選做,學困生可以不做。三類習題要進行科學的占比分類,其中基本習題要占總習題的80%,提高題占15%,深化題占5%,通過習題的分類,教師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分層考核,并根據考核的不同結果,對學生展開不同程度的教學改進措施,從而促進各個層次學生數學成績的整體提高。通過這樣分層考核的方式,還能夠幫助學生之間建立互幫互助的學習小組,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確保各類學生都能達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2.6分層實施評價
教學評價也是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教學評價的有效實施可以為教學效果的達成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對教學的實際幫助作用并不明顯。而在創新的教學課堂之中,教學評價也要與時俱進,采用分層評價方式,即要求教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評價方式,這樣才會使評價真正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例如針對學困生,教師要以激勵表揚性的評價方式為主,既要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還要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自信心。對于優秀生來說,采用競爭評價方式,用較高的標準對他們進行嚴格要求,督促他們獲得更大的進步,同時還要引導他們更加嚴謹和謙虛的學習態度。
結語
總之,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實施分層教學和分類指導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的實施效果來看,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師要逐漸做到教學方式的完善,真正將此種教學方式立足于學生根本需要,并因材施教的對學生展開教學,目的就是為了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發揮出自身的特長和優點,從而使學生整體都能得到進步,同時也保證了初中數學課堂的成果,對促進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也有很大幫助。
[ 參 考 文 獻 ]
[1]梁波.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探究[J].中國農村教育,2019(05):120.
[2]李華春.探究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J].學周刊,2018(07):18-19.
[3]張占林.初中數學教學環節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的實際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131.
[4]木尼拉·亞森.“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8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5:2.
[5]史利民.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分類指導”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