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堅
【摘要】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通常會根據教學大綱進行知識點的教學。但很多老師都并沒有思考過數學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數學的學習以及學習數學應該達到怎樣一個境界?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與生活分離開來看,數學的學習成了表面的知識點學習,對于同學們的實際生活能力的提高并沒有什么幫助。本文具體從數學的本質入手,提出要加強對數學本質的認識,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 數學本質 數學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1-047-01
0
數學的學習是為了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數學的本質就是要學習實際能夠應用的技術和方法,進行問題的解答。但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數學和生活的脫軌,讓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數學的思維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數學課程的學習也就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目標,浪費了數學課程這一資源。同學們在面對生活問題時,不會主動和數學問題建立聯系,同學們在解答數學問題時,也不會想到這就是生活中會遇到的問題。正因如此,同學們把數學僅僅當成是一種知識的學習,其實生活問題很多本質上來說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進行解決。
一、理論結合實際
在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這樣同學們以后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會自覺向數學問題靠攏,便于同學們對于實際問題進行解決。很多理論對于同學們來說都是抽象不易理解的,但是對于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同學們理解起來就會比較有感觸,容易接受。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的場景,讓同學們可以借助自己固有的常識去解決數學中的問題,提高同學們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時,我們涉及到圖形的面積計算、體積計算。幾何圖形在我們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所以我們在進行題目解答時,可以適當的引入生活場景。幾何題目的原型是:有一個圓柱體,底面是一個半徑為10厘米的圓,高50厘米,問圓柱體的體積。這是一個比較數學化的問題,我們可以將其引入一些生活的氣息,改成如下所示的題目:小平家有一個桶,形狀接近圓柱體。底面半徑為10厘米,桶高50厘米,如果將桶裝滿水,水的體積是多少。(桶的厚度忽略不計)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同學們解答的過程更加有趣味性。
二、多角度思考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解決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數學問題的解答也是如此。數學問題可以引入情景成為生活問題,生活問題也可以抽象為數學問題。所以,對于數學問題來說,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找到不同的解決問題方法。在數學校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鼓勵同學們從多角度思考數學問題,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鍛煉同學們的思維發散能力和角度轉換能力。這樣可以讓同學們掌握多種知識,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在解答一個問題時,就可以起到調用多個知識的效果。
例如,我們在學習體積計算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不規則圖形的體積計算,這類問題就不能夠用我們學習的固定公式進行計算。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白熾燈泡,它是一個不規則的物體,那么,要如何計算它的體積呢?從燈泡本身我們無法進行計算,我們就可以換個角度,計算與他體積相等的其他物體的體積。比如,把燈泡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容器里,計算溢出的水的體積。
三、反復鞏固練習
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會涉及到很多知識點的學習,一些技巧和方法不通過鞏固和練習很快就會遺忘的。相關研究證明,每個人的記憶都是有規律的,對于新接觸的內容遺忘速度最快,只有反復不斷地鞏固記憶,才能將知識變為常識,在生活中學習中靈活運用。所以,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進行相應的鞏固復習,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方法類的學習,我們更需要鞏固。
例如,A和B兩地在一條河的兩岸,現要在河上造一座橋MN,橋建造在何處才能使從A到B的路徑AMNB最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問題進行解決,做AB兩點關于河的對稱點交叉連接后的那一點做垂直與河的垂線。此類問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但是同學們掌握的并不好,所以老師可以通過更換條件,讓同學們多次反復鞏固練習。
四、學生主導課堂
傳統課堂都是老師主導課堂,經過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可以看出這種保守的教學模式,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同學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只是跟著老師進行一步一步的學習,一些不善于動腦思考的同學就不會主動思考問題,沒有問題意識。這對于同學們今后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為了培養同學們的思考能力,老師可以讓同學們主導課堂。這樣同學們會為了在課堂上能夠順利講解知識點開始努力思考同學們可能出現的問題,并且針對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這一節內容時,我讓一位同學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其實,對于這一節內容的知識點相對簡單,同學們在認真預習過相關內容以后就可以順暢的向其他同學進行知識點的講解。但是,我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問題意識與應變能力,課程的設置就不會如此簡單。在選擇主導課堂的同學時,我選擇的標準時該同學問題意識不足。但是,班級里有很多喜歡提問題的同學。然后,在同學講解完基礎知識點以后,我讓其他同學自由提問。有的同學問,有理數有什么特點。有的同學問,有理數有什么應用。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讓主導課堂的同學一時間手足無措,因為他自己并不會想到這么多問題。但是,經過幾次鍛煉,同學的問題意識就有了一定的加強,而且應變能力也有所提升。
總之,數學的教學應該遵循數學的本質,讓同學們的學習效果能夠與教學目標相契合。本文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對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進行簡單的闡述,希望可以幫助老師們創造高效課堂。
[ 參 考 文 獻 ]
[1]趙曉蘭.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探討[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