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大志
摘 要:數學是小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科目之一,在整個學生階段的學習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幫助學生學會數學學習對學生今后的學習過程有重要意義。同時數學也是一門應用性的學科,幫助學習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也是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
關鍵詞:小學教育;小學數學;實踐與應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數學學習,對數學充滿著好奇與未知,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同時小學數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學習內容相對簡單,注重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如果能在此時有意識地滲透數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鍛煉學生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則對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師更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創新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教學,如游戲教學法、故事教學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以游戲教學法為例,游戲對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在學習“乘除法”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數字卡片的比賽游戲,提前將0-9這10個數字寫到做好的卡片上,然后放到一個信封中裝好。選擇9個學生,三個人一個小組,其中一個人負責抽取規定的卡片數量,一個人則根據抽到的卡片上的數字進行隨意組合并計算,要求必須使三位數乘以兩位數,另外一人負責對計算結果進行檢查,計算最快且最準確的小組獲勝。獲勝小組可以得到小組積分獎勵,其余剩下不參加的同學則成為“評委”。“評委”的作用是判斷三個小組的計算是否正確,同時還可以對計算過程如書寫格式、計算方法等方面進行點評。通過游戲的方式,讓枯燥的計算增添了趣味性,學生不會對繁瑣的計算感到反感,不僅鍛煉了參與比賽的同學的計算能力,對未參與比賽的同學也是一個鍛煉,因為他們需要對三個小組進行點評,所以他們必須集中注意力對三個小組的計算過程進行仔細觀察。
通過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與數學內容相結合,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聽課效率,幫助學生學會相關的數學知識。
二、運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簡化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尤其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廣泛應用。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有其獨特優勢,它具有生動形象、靈活高效的特點,不論是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方面,還是幫助學生知識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在學習關于“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時,需要數形結合的數學思維,需要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小學生來說存在一定難度,也是傳統數學教學中的難點。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可以進行形象生動的展示,從而解決傳統教學中難以模擬演示的不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設計趣味知識競賽、數學計算接力比賽等多種方式來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開拓數學思維,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應用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應用性的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創設相關的數學案例,以此來幫助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在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背景和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完“軸對稱”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學習完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那些物體是三角形;再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節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如媽媽讓明明去菜市場買菜,要買2個茄子和3個土豆,其中一個茄子2元錢,一個土豆1.5元錢,明明現在手里有一張十元的,一張二十元的,那么明明應該支付哪一張錢比較合適?為什么?
實際生活場景的引入,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神奇聯系,鍛煉數學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但是在生活案例的引入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案例的通俗易懂性,貼合學生背景,是小學生所熟悉和理解的場景和過程,同時也要與教學內容相貼合,否則將造成難以與數學知識相結合,無法很好地鍛煉知識的準確應用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要結合課程內容,綜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促進數學知識的吸收和內化。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數學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讓學生學會如何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代健.探究實踐生活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44-145.
[2]齊永山.淺析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