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州
摘? 要:在新的教學時期對于學生的真正能力養成有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來促進學生的學科素養養成。對于初中物理科目教學的開展來說也是如此,老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措施促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養成,這既是促進初中物理科目教學質量提升的要求,也是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基礎的必要選擇。文章就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方法的措施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分層教學;探究與思考
初中生們自身的思維能力還在發育,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自然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當前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比較困難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學生之間存在發展的差異這個問題也是很重要的,由于生理發育、學習習慣養成、學習基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在學習中存在差異是正常的,為了促進物理教學的質量提升,老師需要對學生之間存在的這些差異加以關注,通過采取分層教學的方法來促進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進而在整體上促進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
1如何開展有效的分層教學
想要保證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分層教學法的話,首先需要我們的老師積極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對分層教學方法的重要加以深刻認識來提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法的積極性。為了更好的促進老師轉變教學理念,學校需要開展相關宣傳和教育活動,在轉變老師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促進他們開展分層教學法的能力,從而更好的為初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保障。
1.1優化教學目標,更新教學方法
經過前期的宣傳和教育,我們的老師已經認識到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并且他們應用分層教學法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具體額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老師需要先對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況和他們的學習能力等加以了解和分析,在這個基礎上來對學生進行層級的劃分,然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制定,確保每一個層級的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教育,促進他們的能力養成,同時,還可以讓不同層級的學生結合成小組來進行合作學習,這樣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著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實現共同的進步。
這里我們拿“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內容的講解為例進行分析,在講解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往往需要將理論和實驗教學進行結合。首先,老師對凸透鏡的相關原理進行講解,讓學生們對一些基本的原理加以了解,接著,老師按照學生們的學習能力等來劃分小組,小組內的成員要能夠實現互補,然后讓每個小組自行的開展凸透鏡成像實驗,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適時的給學生加以指導,小組內的成員相互合作,學習基礎好的帶領基礎較差的共同進步,可以很好的促進他們能力的共同成長。
1.2運用分層教學,合理設置作業
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強化鞏固課堂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需要重視課后作業布置的質量,通過在作業布置中的“分層”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成績提升。學習基礎不同的學生對于課后作業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考慮到這一點,改變之前統一布置作業的方法,而是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對課后作業的內容進行區別設置,這樣可以更好的保證學生既可以及時的完成作業,也可以得到成績的提升。
在這里拿“串聯和并聯”課后作業的布置為例進行講解,在本科教學活動結束后老師需要不知相關的課后作業,在這一節內容中主要需要學生鞏固的是串并聯的相關知識,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可以以串并聯的知識為基礎,然后對學習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適當設置一些擴展題目;對于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則主要布置一些基礎公式題。
1.3通過分層,實現評價體系的更新
分層教學方法要求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對評價標準進行差別化設置,既要在評價中設置實踐能力的標準,還應當能夠體現“層次”,例如既有學生的成績表現,還包括學生的學習努力程度,然后在諸多因素加成的基礎上計算平均值,這樣可以兼顧到學習積極性高但是基礎差的學生,很好的確保評價的公平性。
2結束語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往往都是統一的進行知識講解、作業布置等,這種“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對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他們可以在老師的講解下有效的對知識加以掌握,促進自己成績的進步;但是對于那些基礎比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來說則無法真正的理解并掌握到老師講解的知識,導致成績止步不前,這樣一來學生之間的物理成績就會產生很大的差距,這樣會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產生更大的打擊,是很不利于他們無力能力養成的。對此,我們的老師應當重視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更新,通過采取分層教學法來保證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實現物理能力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叢建明.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11):172-173.
[2]袁瑛.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究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上),2012(10):19-19.
[3]汪慶華.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思考[C].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