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傳慶
摘要:當下的教育環境中,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后,面對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從學校到家長甚至學生自身都開始自主的壓縮體育鍛煉的時間,為其他科目的學習和復習騰出時間。此時學生的健康狀況在高中階段遭遇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壓迫,導致學生心理承受度低、身體素質大幅下滑,無法承擔強大的學習壓力,反而造成了成績的下滑。如此惡性循環對學生的發展和學校的教育效果都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視高中階段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本文闡述了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在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高中體育教學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學生健康思想意識,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狀態,投入到高中的學習中去。
關鍵詞:高中體育;健康教育;實施;改善策略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對學生進行體育健康教育,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2007年就已經提出:我國加強青少年體育教育的總要求就是“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2010年教改方針更是在此強調“加強體育,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各級學校紛紛投入到健康教育的研究與落實中去,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根據體育課程的定義,高中體育健康教育是指通過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高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系統性組織教育。高中學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務必始終圍繞“健康第一”的原則進行備課。學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識和技能才能自主的提升身體素質,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體育老師在進行體育健康教育前,首先應該明確當今社會對于健康的定義。不能局限在無病就是健康的狹隘觀點中。特別要重視對亞健康的認知。真正的健康意味著學生具有良好的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僅僅進行身體鍛煉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人體是由九大系統構成的復雜機體,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學生的健康。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育健康教育的復雜性和難度,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健康的定義和維度都已有明確的指出、可以作為體育健康教育的標準。
其次,高中教育者不能忽視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的內在統一,將兩者割裂開來。第一,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的目的一致,均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第二,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互為補充。體育教學以活動和鍛煉為主要內容,而健康教育則是理性的說教。雙方目標一致,一動一靜之間恰好可以彌補雙方的不足。第三,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可以互相轉化,體育鍛煉通過對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培養最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和終身的健康意識。而健康教育通過讓學生明確健康的概念和知識,最終幫助學生選擇正確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的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內容缺乏針對性
目前,高中階段體育教學的內容普遍比較單一。基本是以跑步、籃球、排球、足球或者選項活動為主。主要原因在于高中體育教師受體育學科中心的影響,對健康教育的認識不足。對體育教學的理解局限在競技運動項目上。由于課程內容過于單一,形式不夠新穎,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同時,課程改革以來,體育教師獲得了更多的自主選擇課程內容的權利,也愿意進行健康教育,但由于對健康教育的理解把握不足,導致在選課時隨心所欲,課程內容重復,不能將體育課程內容與健康知識理念很好的結合起來。這就使得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落實。
(二)教學條件不足
目前高中學校對于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師資力量的引進普遍弱于其他學科。這和體育教學自身的特點有關。體育場地往往占地巨大、建設周期長,耗資更大。例如籃球館、足球場。體育器材的成本和消耗費用比其他學科多很多。特別是體育教師的專業限制強,一般只擅長一到兩個專業,對于其他新興的運動形式如武術、散打、舞蹈、瑜伽等很難再涉獵掌握,而聘用多名體育教師分別授課也不現實。其次,體育老師往往對學科專業外的領域涉獵不到位、學習能力不夠。對健康教育理念的領悟和把握度相對較低,難以落實健康教育到實際。再者,體育教師隊伍普遍缺少創新精神、更注重練習考核而不是學生的需要和精神滿足,這和其自身受到的傳統教育模式培養不無關系。
(三)教育形式單一
目前在體育教育中貫徹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較單一,往往是在競技項目結束后進行總結反思,由體育老師直接公布其想要傳遞的健康知識或理念。體育教師的主導性太強,學生缺乏參與性和積極性。對宣傳的健康教育接受度也不高。高中階段健康教育的開展還遠遠不夠滿足培養學生健康素質的需要。
三、高中體育教學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改善策略
(一)構建開發式的體育健康教學內容和模式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涵蓋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方面。體育教師在設置課程目標和內容時應該參照上述體系進行。但在落實到具體教學實踐時,課標并未進行明確規定。因此,體育教師有很大的自主性。體育教師可以靈活的構建課程內容體系。以健康教育的目標,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和青少年身心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內容。并把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作為重點。例如可將帶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扭秧歌帶入課堂訓練中,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性。
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法上,要把從過去的傳授競技技術為主轉變為傳授鍛煉身體的方法和手法為主。以運動時需要的營養為例,教師可以讓肥胖體質的學生選擇低脂類、低糖的食物;想要增肌時,可以選蛋白質較多的食物。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追求美的需求,又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健康教育。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但不應該局限在教室中,而是應該將其融會貫通到運動參與中去。以運動后的放松為例,教師可以在高強度運動后傳授放松方法,并告訴學生所放松的部位在運動中的發力作用,講解運動后酸痛的產生原理。既講解了人體力學的健康知識也使學生勞逸結合得到了放松。
(二)構建靈活的體育健康教學策略和課堂組織形式
教學策略在運用過程中應該以教育目標為準則,一切手段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學生們參與到健康教育學習中來,并學有所成。所以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設計。
構建靈活的課堂組織形式主要依靠教師角色的轉變。需要教師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和師本位的傳統思想,貼近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需求,做為引導者鼓勵著存在而不是鞭策者。適當放寬對學生的約束,根據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建立互助小組或俱樂部,進行不同的體育項目上來,例如跳皮筋、轉呼啦圈等。不使用同一僵化的標準約束學生個體,而是將重點關注在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性中。
(三)構建一流的體育教師隊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健康教育的需要對體育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師要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學習吸收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知識,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轉變教師角色。從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決策者,自主的設計課程內容和形式,傳遞自身教育理念。其次,教師應平等地參與到健康教育的教學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需求并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以此真正滿足學生實際需要。最后,教師與學生應該教學相長。在體育課程中重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于學生愉快的互動氛圍中更好的加深對健康教育的滲透。實現自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與此同時,學生參與性提高更有利于達成教育目的。
四、結束語
“以健康為第一”的健康教育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須承認,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中,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很好的貫徹。體育教師隊伍還需要進一步理清思路,認真貫徹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的教育理念,認真學習、加強隊伍建設。并在實際工作中將體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與此同時,培養將體育和健康教育融為一體的新型師資隊伍,未來高中體育健康教育必將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濟宇.體育教學應重視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J].安徽教育,1995(06).
[2]王國棟.初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教育現代化,2016(40).
[3]馮在兵.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