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巧玲
摘要:數感是關于數的感覺和理解,是人的基本素養,良好的數感能夠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本文結合個人教學實踐,從活用“生活中的數學”,激趣發展學生數感;善用“直觀比較法”,潛移默化中累積數感;巧用“轉化的數學思維”,化繁為簡強化數感;運用“活動體驗法”,小組活動中內化數感四個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更好的培養學生數感,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感;培養策略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對數感的內涵及功能表述如下:數感主要是指關于數與數量、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估計、數量關系等方面的感悟。《課程標準》強調,數感是一種感悟,是關于數的感覺和理解。數感將抽象的數與具體的事物聯系起來,建立良好的數感是為了更好的理解和應用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數感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形成數學學習的心智技能。
一、活用“生活中的數學”,激趣發展學生數感
將生活中常見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讓數感真實化。
例如已知蘋果和梨各有2千克,共10.4元,梨每千克2.8元,蘋果每千克多少錢?這種類型的購物問題,由于題目中有小數出現,許多學生在教師教授多遍后,效果仍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我在課堂導入時,先讓學生在小組活動時講講自己的購物經歷,匯報時著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知道應付的錢數和應找回的錢數的。接下來再來解決蘋果每千克多少錢,學生由于剛回憶了自己在購物時算錢數的方法,大多能得出此題中的數量關系:梨的總價+蘋果的總價=總錢數。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趣發展學生的數感,從而對購物問題中的常見數量關系既有“感”也有“悟”。
二、善用“直觀比較法”,潛移默化中累積數感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直觀教學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的將事物直觀呈現,讓學生的感官能切實感受,這樣就能因為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能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逐步獲得理性認識。
例如在“雞兔同籠”問題的教學中,教師都把例題中的“35個頭”和“94只腳”分別換成“8個頭”和“26只腳”,這都是數感培養的良好開端。情境導入后,有的同學會猜5只雞和3只兔,這樣就有22只腳,少了4只腳。數感好的同學就會通過教具直觀想到:如果我們用1只兔換回一只雞,就多了2只腳,換2只兔就多了4只腳,就符合題意了。數感較差的同學,教師可以換一種方式,讓他們采用順序列表來感悟,隨著兔的只數每增加1(雞的只數減少1),腿的個數增加2來體驗數感。因此在教學中,要運用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認知規律。
三、巧用“轉化的數學思維”,化繁為簡強化數感
高年級的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要把比較繁雜的數學問題轉化成簡單的已學過的數學問題,找到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用恰當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既讓學生建立了數感又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
例如在學習了植樹問題后進行拓展教學,已知圍棋盤最外層每邊能放19枚棋子。求最外層一共可放多少枚棋子?我是這樣設計的:在用投影出示擺滿了棋子的圍棋盤后,學生已直觀地感受了棋子的擺放,四個角都放了棋子而且感受到一邊的棋子19枚太多了,不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接下來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每邊五個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進行小組探究:如果在最外層每個點上放一枚棋子,共有多少枚?由于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學過“重疊問題”,所以很快會得出:6×4-4=20(枚)。也就知道了圍棋盤中最外層的棋子數為:19×4-4=72(枚)。在得出結論后,讓學生數一數方格紙上大正方形每一條邊上的“間隔數”和棋子數,發現每一條邊上都有5個“間隔”6枚棋子。馬上,學生會明白求棋子數還可以將它轉化為在“封閉圖形”上植樹的問題。從而觀察每一條邊上都有5個“間隔”,有4條邊。因為封閉圖形植樹棵數=間隔數。所以有5×4=20(枚),而圍棋盤的每一邊有19枚棋子,18個間隔,所以有18×4=72(枚)。
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不斷完善了自己對原有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更進一步感受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強化了數感。
四、運用“活動體驗法”,小組活動中內化數感
學生成長于活動中,數感的內化正是通過各種活動體驗,讓他們去“經歷過程”,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積累與數學相關的基本經驗。
例如在教學“相遇問題時”,我先讓兩名學生從教室前、后同時出發,相遇時停止。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從剛才的活動中你有什么發現?在匯報時,學生會說:兩人走的時間相同,速度不同,但兩人走的路程和就是教室前后的距離。這樣由于學生已經了解了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在接下來教學相遇問題時,學生會較快的列出數量關系,進而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數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累積的、漸進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由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強化而逐步建立起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深入鉆研教材,密切聯系生活,創設教學情景,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每個教學環節中,學生才能積極參與數感體驗,才能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素養的提升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群義 .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 2016 (26).
[2]許廷仁,粟敏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6 (1):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