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恩怡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又稱為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把學生的主動性與教師的引導性、大班教學與小組合作、整體效果與個人展示相結合,具有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比擬的優勢,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到大學“思修課”課堂,不僅是克服“思修課”教學困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思修課;融入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綜合來看,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在現如今的大學“思修課”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模式正在慢慢發展,但是其發展程度和質量遠遠不夠,如何正確認識小組合作模式的優點及其價值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大學“思修課”傳統教學模式的困境
大學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以下簡稱“思修課”),是以“學會做人”為切入點,結合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幫助大學新生學會理性對待進校后遇到的迫切需要解決的人生理想、人際交往、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問題。雖然“思修課”教學經歷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從現在的“思修課”課堂來看,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是主流,依然存在許多問題。
(一)以“教”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仍然是主流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變成了課堂的“配角”,教師在課堂中普遍在唱“獨角戲”,許多教師都是講完了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做的不夠多、不夠好。在這次我們聽課的七所學校共七十個樣本中,在“師生互動頻繁,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這一項指標中,超過半數的樣本得分都在3分及3分以下,這就說明“思修課”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講的比較多,與學生的互動不夠,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吸收和轉化。
(二)大班教學存在許多弊端
我國高校“思修課”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課,一般都是一百多號人,在這樣大規模上課過程中,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位同學,課堂紀律得不到相應的管制,逃課、玩手機、聊天等成為大學“思修課”的“必修課”。在此次我們聽課的學校中,也存在這種現象,基本上都存在逃課的現象,而且還有很多學生即便是到了課堂上,也是玩手機、走神、做其他作業等,在“抬頭率高,積極參與課堂互動”這一項指標中,71.8%的樣本得分都在3分及以下,這說明思修課上,大部分同學都在做自己的事,長此以往,“思修課”的開設就會流于形式,達不到既定的教學目標,這是我們現在教學改革中應該重視的問題。
(三)師資力量不夠,教師素養不高
我國高校普遍都存在一種錯誤的觀念——“思修課”不重要,專業課才是最重要的,“思修課”走走過場、隨便上一上就可以了,一個老師就能解決好幾個班、甚至十多個班的教學任務。這種觀念是完全錯誤的,“思修課”是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是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沒有這種理想信念,怎么能為社會培養人才、做出貢獻呢?另外,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很多高校的“思修課”都是安排一些專業素質、人格素質都不是很完善的老師去上,好像就覺得隨便來個老師,備備課就可以去上這門課,這其實是對“思修課”的輕視,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師專業素質不過硬,上課就是走走形式,勾勾重點,并沒有對學生產生多大的積極影響,有時候一些人格素質不高的老師反而成為學生的反面教材,給學生造成負面影響。還有一些教師,無法跟上時代變化的腳步,仍然停留在以往教學方式上,比如在這次聽課過程中,有同學就遇見這種情況:老師上課的方式還停留在高中上課的時候,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就采取一字一句勾重點分析的方式,以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就會讓課堂枯燥無味,有的學生就認為高中已經學過的知識現在又重復講,就沒有必要再認真學,這樣學生聽得累,老師講得也累,還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在調研得到的數據中,“對課程內容十分感興趣,情緒很高”這一項指標中,65.7%的樣本得分在三分及以下,這說明學生對于老師所講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對于課堂的參與度較低,不利于教師順利、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四)相關制度體系不完善
“思修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保障就是有學校相關部門及相關制度的支持,主要包括經費支持和教師培訓制度。1965年,法國成人教育學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計劃處處長保羅·郎格朗就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學習,發展自己。教師作為學生的“指路人”,更要注重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適應社會發展,這就需要學校完善相關的教師培訓制度、考核制度,始終保證教師隊伍素質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
但是就現在高校“思修課”的現狀來看,教師隊伍素質參差不齊,有高有低,學校、社會對于“思修課”的重視程度不夠,這就使得“思修課”課堂改革、發展難以進行,上課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從這次聽課的記錄來看,有些老師的課堂比較活躍,講課的方式能夠被學生接受,課堂參與度較高,但是有些老師的課堂就比較沉悶,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因此也是有高有低。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融入“思修課”的路徑分析
(一)問題討論
問題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之一,一般都是在課上進行。再進行討論之前,教師按照學號分組,或者由學生自由分組,每個組的人數相差不大,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拋出幾個與上課內容相關的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給定的時間里進行討論,最后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教師最后進行總結歸納,起一個引導的作用。在運用這個方法的過程中,教師有幾個注意事項:一是如果學生是自由分組,那么教師要注意分組的人數限制;二是討論過程中的課堂紀律問題,教師要及時管理課堂紀律,確保每個學生都認真參與了小組討論;三是最后的總結環節,要對學生的觀點做出及時客觀的評價,不正確的觀點要給予積極的引導,減小錯誤思想的影響。
(二)課堂匯報
課堂匯報與小組問題討論差不多,都是有分組,然后小組圍繞老師給出的問題或者自選相關的題目進行研究匯報,不同的是這種方式只能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而看不到學習的過程,所以教師在用這種方法時還是存在很多弊端,比如說有些小組成員并沒有參與到搜集資料分析問題的過程,但是教師在看到最后成果時仍然給了他一個較高的成績,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公平性的問題,處理不好就容易引起其他小組成員的不滿,從而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綜合以上分析,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于“思修課”教學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教師在具體運用過程中也要考慮到不同合作學習方式的優缺點,盡量克服缺點,發揮優勢,營造良好的“思修課”課堂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玲.合作學習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2):59-60+63.
[2]歐陽輝純.論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求知導刊,2016(13):13-15.
[3]文中數據均源于某碩士班聽課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