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昶
摘 要:在生物學科當中,所謂的核心素養就是指,讓學生通過接受生物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來逐漸的形成適合個人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主要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分別為科學探究、理性思維、社會責任和生命觀念,這是學生在學習當中所必備的。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應更好地發揮核心素養的導向作用,不斷的完善好生物課堂,使得學生在實際教學當中得到更多。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課題,對核心素養的培養對策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中學;生物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
前言:新課標倡導,核心素養的培養是育人目標實現的非常關鍵的一環,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的學科能力得到更好的生成,引導學生在學習當中實踐和探索,使學生形成諸多素養,對學生的學習開展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身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肩負起自己的職責,不斷地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學科當中獲取到更多的發展和成長。
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生命觀念
所謂的生命觀念就是指,學生應該對于生命現象形成一種認知和看法,比如,對于生命價值、生死的認知和看法等等[1]。在現階段,學校教育和社會媒體是學生生成生命觀念的有效路徑,而生物學科在這一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也是生物核心素養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師就可以巧妙地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來不斷地進行生命觀念的滲透,使學生的生命觀念得到生成,使學生能珍視生命、珍愛生命,使得核心素養的滲透得到有效的實現。
例如,在講解《植株的生長》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將側重點主要的放置在植物生命的探討當中。如,對于被子植物來說,往往是由一粒種子來不斷進行生命的構建,在生長中需要光照、溫度、氧氣、水分等諸多條件,如農田禾苗、公園小草、參天大樹等等,都是從種子開始展現生命活力,不斷萌發,是有自己生命的。使得學生能增強保護環境、珍愛花草樹木的觀念,不要隨意踐踏,使學生的生命觀念得到真正的生成。
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理性思維
在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當中,理性思維也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讓學生秉持著一定的態度、原則,積極的運轉思維,對事物進行辨別和認知,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思維、批判意識,有助于學生學習習慣的良好形成。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注重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使核心素養的導向性得到增強,使得教學按部就班地得到有效的開展[2]。
例如,在講解“植物生長是離不開土壤的”這一知識點的過程當中,可以得到在植物生長的過程當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基質,土壤能提供養分、空氣、溫度、水分,對植物的生長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但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部分學生就提出了:“在植物生長當中,土壤并不是唯一的一種介質,植物也可以在水、珍珠巖當中生長。比如近幾年的無土栽培等技術...”對于這樣的想法和認知,教師一定要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肯定,使學生的理性思維得到生成,使學生逐漸地養成善學、樂學的良好習慣,在學習當中不盲從,更好投入到生物知識的追求和探索當中,使學生方方面面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探究能力
在生物學科當中,生物實驗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驗的開展當中,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設計、探究、數據收集、結果探尋等等,都能使學生更好地發掘生物學習的奧秘,使學生能喜愛生物,這對于學生生物學科素養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學科實驗中,讓學生和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和思考,使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習熱情得到真正的激發,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效。
例如,在講解《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引入一個趣味的小實驗——面包霉菌,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實驗用品,如箔、金屬線、玻璃瓶、面包片、水等等,讓學生根據這些實驗工具來進行實驗的開展,設計實驗流程、記錄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果等等,最后進行分析和探究。在這樣的模式下,可以使學生在生物學習當中不斷的增強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更好的認知,這往往比單純性的理論性講解來得有趣、有效得多。
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責任意識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背景下,立德樹人才是教育的最終目標[3]。而教師在生物教學的開展當中,應該巧妙地借助學科的優勢,來不斷地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修養和品德,使學生能夠建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懂得承擔社會責任、保護自然等等。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教師應該不斷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將學科價值更好地展現出來,使學生能關心民生、關心社會、關心環境,使學生本身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得到真正的形成。
例如,在講解《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探究當前的環境污染現狀、生物危機等等,并引導學生,要想保護好環境,應該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滴、聚沙成塔,使得學生懂得應該承擔起自己對社會的良好責任,使學生愛護自然、保護環境,使學生的責任意識得到生成,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導向性發揮到最大,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良好培養。
結論:綜上所述,在生物教學的實際開展當中,教師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在這樣的模式下,將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展現學科價值,使學生更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生成社會責任、創新意識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關鍵的內容,也是教師在教學當中的方向和要點。
參考文獻
[1]史青芝.論如何提高中學生物教學的有效性[J].才智,2019(05):191.
[2]沈妍婧,解凱彬.UMU平臺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運用與反思[J].中學生物學,2019,35(02):31-33.
[3]曾峰.2018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試卷分析[J].中學生物學,2019,35(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