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躍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是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以思維可視化為指導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翻轉提倡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課堂教學朝著更加民主化和理性化的方向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和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傳統課堂的改革與優化,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作者結合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扇形統計圖》一課為例,具體探討如何運用翻轉課堂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教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一、設計學習任務單,引領學生課前學習
“先學后教”是翻轉課堂的顯著特征,在課前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精心設計預習任務單,并借助信息化平臺與資源向學生傳遞信息,引領學生課前學習。
《扇形統計圖》是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學習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過程,并能根據實際問題選擇適當的方法設計調查表,并能用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因此,我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課前學習任務:
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并思考以下問題:1.扇形統計圖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2.扇形統計圖中,用整個圓表示的是什么?圓內各部分形狀像什么?用各個扇形表示的是什么?扇形的大小反映的是什么?3.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主完成任務單內容,通過觀看微視頻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結構特征,通過習題的訓練,初步掌握扇形統計圖的表達。
二、小組合作探究,實現課堂知識內化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側重于通過協作探究、互動交流解決問題,達成課堂學習目標,從而給予課堂新的生長點,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和鞏固。
在《扇形統計圖》的課堂教學中,我結合當前的“霧霾圍城”的熱門話題,設計了三個主題探究任務,且每個任務分別提供了相關的數據和資料,讓學生分組進行課堂探究:1.2019年全國一線城市霧霾天數統計圖。2.2019年蘇州空氣質量等級分布占比。3.蘇州PM2.5污染物來源。首先,學生需要判斷使用什么統計圖描述數據;然后,根據教師所提供的相關資料和數據進行測算,并繪制相應的統計圖;最后,對數據結果進行分析、判斷與解釋,給出治霾防霾的“綠色建議”,并分享交流成果。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積極的思考、分享與交流,既加深了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認識,也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之間的區別及適用范圍。
三、課后評價反饋,反映學生學習成果
教學評價是翻轉課堂的重要環節,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是保證其教學功能充分發揮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評價僅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判斷依據,但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師應針對學生個主體多元化的特點,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學生課前預習測評、課堂互動測評、小組表現測評、出勤率測評、課堂練習測評和課后練習測評等多方面內容。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關注學生過程性的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為完善教學計劃、改善教學方案和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提供依據。在學生探究展示環節后,教師要利用測評表,組織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此外,筆者還設計了自學檢測和進階作業,并上傳到了網絡平臺上,學生在課后進行在線作業和檢測。
綜上所述,相比于傳統的基礎教育模式,翻轉課堂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的提升,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翟樹紅.“翻轉課堂”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的實驗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