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坤煌
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于學生未來發展也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并在此基礎上對寫作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為達到這個目的,本文將重點圍繞分類指導教學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與創新內容展開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分類指導;教學創新
在小學階段正是各種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握好這段時期,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培養工作,利用語文學科優勢,幫助學生在小學階段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一、作文分類指導對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中作用
教師進行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語文課程在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改變以往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在教學時注重班級學生在理解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異,為了保證教學可以使全體同學都能受益,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統計好班級成員的學習能力、水平,在此基礎上對教學進度以及方案進行調整,保證語文課程教學能對班級大部分學生都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在教學中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在課堂教學的比重,從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另外,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還可以使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將寫作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在提高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傳統語文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作文教學被忽視
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并沒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教學中將重點放在寫作技巧以及手法等方面,希望借此提高學生的作文分數。很多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時,向學生強調模仿以及素材積累等工作,這樣會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寫作失去興趣,此外機械化的學習模式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文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時,如果不改掉傳統的教學觀念,并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將會嚴重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非常不利。
(二)學生主體地位被忽視
在新課改落實工作中,教師雖然研讀了新課改的教學內容,但是并沒有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所以在傳統教學方法下,學生在課堂中還是處于被動地位,這樣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中會逐漸失去自主學習的意識,也嚴重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很多語文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通常會使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將考試重點安排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但是在設置教學過程中,并沒有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教學內容。
長此以往,學生會習慣被動接受知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形成不小的阻礙。另外,學生也無法在課堂中針對教師講述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比如教師在講述《秋天》這篇文章時,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針對課文中描繪的自然風景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
(三)作文教學脫離生活
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教學指導時,并沒有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寫作的內容會變得非常空洞,不具備真情實感。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學生缺乏對生活的感悟,所以無法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文字表述出來,這樣的文章難以打動讀者。很多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教學只注重了教學方法與迎合考試方向的教學指導,并沒有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關注生活,這樣的教學設置反而容易讓學生忽視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在寫作技巧的指導下,可以使文章的框架變得非常系統,但是依靠技巧無法使文章標題與內容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與此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學生所處的年齡,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做好引導的工作,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寫作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課本知識上還需要引導學生將寫作與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的靈魂。
三、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思路
(一)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為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引入分類指導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需要根據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具備的心理特點,使用教學內容刺激學生對作文教學的關注。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使用趣味元素,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進行教學時,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通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可以達到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的目的。
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上組織教學活動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并且在與同學互動的過程中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活動寫一篇作文,這樣能在極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理論聯系實際生活
教師進行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該教導學生留心生活,體驗生活是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還應該教授學生觀察生活的技巧,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周邊發生的一切對其進行整理從而為寫作提供素材。比如教師在講述《題西林壁》時,可以引出文章的核心主旨,讓學生注意對事物的觀察角度,同樣的事可能觀察角度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感受。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角度的觀察為寫作提供充足的素材,另外觀察生活的同時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從而使學生書寫的作文具備真情實感。
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寫作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對教學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學生學習過程中可以跟上教學進度。與此同時,還需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寫作教學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靈活使用分類指導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金盾.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7):136.
[2]朱艷.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組織與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03):150.
[3]晉萬麗.小學語文作文分類指導教學的創新探討[J].才智,2016(25):149.
[4]張汪洋.分類尋章.因材施教——小學語文作文指導策略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06):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