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
摘? 要:時代在不斷發展,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在現如今的數學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擁有數學核心素養。然數學核心素養的擁有,需要進行一定的培養和發展。也就是說,教師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要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成為知識與素養兼備的人。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不管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基礎如何,把握好這一階段,學生的數學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還是在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基礎,隨著學習難度的逐步提升,如果初中階段的基礎打不好,高中階段的學習很難進行下去。基于此,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致力于讓學生在核心素養的加持下,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學到更多面的知識。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提升自主意識
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一來是因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優缺點,并進行及時改進;二來是因為在自主的學習永遠比被動的學習效果好。所以,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就是說,教師可以用趣味性的事物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教師也可以用具有挑戰性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在好勝心的驅使下進行自主學習。久而久之,學生自主意識會得到提升。
例如,在進行“正數和負數”的教學時,我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相反”游戲。具體來說,在這個游戲中,學生需要說出與我所說的內容相反的內容,比如,我說東,學生需要說西。聽了游戲規則之后,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期待游戲盡快開始。因此,我與學生進行了三輪游戲,分別提到了方向、溫度、海拔,在進行最后一輪游戲時,我提到了數字,即我說了數字5,學生需要回答與它相反的數。對于這一輪的描述,學生在回答時顯然沒有之前迅速了,很多學生都陷入了思考中,不敢確定自己的答案。鑒于此,我告訴學生書中有明確的答案。有了游戲的鋪墊,不用我催促,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尋找答案。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的自主性被激發了出來。因此,教師需要善用趣味或者挑戰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讓自主成為一種習慣。
二、培養探究能力
探究是培養初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一來是因為探究可以深入鍛煉學生思考能力,二來是因為在探究中學生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并意識到自己的學習主體身份,真正地將學習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不同的課堂探究環節。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數學課程內容給學生設計探究環節,可以在導入中探究,也可以進行新知識探究,還可以進行擴展探究,讓探究充實學生的數學學習。
例如,在進行“幾何圖形”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了探究學習。具體來說,對于圖形,學生并不陌生,不僅是因為在之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各種圖形,還是因為生活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圖形。因此,我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要求,即:探究“幾何圖形”這部分提到的圖形,明確其特點,制作一個表格,將之清楚明確地表示出來。在探究結束的時候,我會挑選幾位學生的表格進行展示。有了表格展示這一環節,學生在探究中會更加認真,沒有哪一位學生希望在同學面前丟臉。通過這樣的課堂探究,學生的知識分析與思考能力會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需要注重探究教學。
三、強化合作能力
合作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一來是因為合作可以讓學生走出自己的學習小天地,見識更廣闊的天地,二來是因為合作可以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進行綜合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在數學課程內容合適的時候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且,在學生合作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合作節奏的把控,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給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讓學生的合作更有層次和效果。
例如,在進行“課題學習: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的教學時,我讓學生進行了合作。具體來說,這部分內容需要動手,合作可以讓動手更有效也更有趣。并且,因為是合作的形式,我給學生進行了一定的擴展,即我讓學生在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的基礎上,再按照小組成員的喜好設計一款其他形狀的包裝紙盒,要求既美觀又實用,在制作之前需要先想好其用途。對于這種具有創意性的合作學習任務,學生合作積極性非常高,比如學生要設計蛋糕盒,在設計之前有學生想到了穩定性,也有學生想到了材質問題,通過合作,制作出的蛋糕盒非常精美實用。因此,教師需要多給學生提供合作機會。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階段的重要性,并好好把握這一階段。也就是說,對于初中數學教學而言,教師應當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獲得穩步的提升,為學生下一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基。
參考文獻:
[1]王榮華.初中數學課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46-147.
[2]娜仁格日樂,史寧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與初中數學內容之間的關系[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6):1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