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露
摘 ?要:初中化學課程作為初中教學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和實施,要求學校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把學生培養成適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來說,要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達到學生的化學理論知識、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全面發展,運用新的教學理念,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化學教學;素質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實踐
素質教育的提出要求以科學、實踐、創新能力的本質提升替代傳統的應試教育,既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時也順應了中小學教學發展的主要改革趨勢。作為初中教學的一個關鍵環節,初中化學教學也應融入更多素質教育的元素,不僅注重知識的定向傳授,更重要的在于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要使學生主動學習化學,就要將素質教育應用到初中化學的課堂上,引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其知識獲取中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設計好教與學的兩種過程,使學生主動學習
傳統的應試教育片面強調灌輸,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教的過程,不重視學的過程。教師習慣于把課本上的知識原原本本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講給學生聽,唯恐因某一點沒講到而造成考場上的失分。學生的學習被老師包辦代替,處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地位。素質教育則強調發展功能,實施發展性教育行為。在課堂教學中,遵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學生主動地參與,主動地獲取知識。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緊密結合,這是現代教學論的根本觀點。科學發展的基本過程是:明確問題——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怎樣強調都不過分。化學教學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化學實驗的優勢,使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相輔相成,和諧統一。例如,第一步:提出問題,創設情景,激發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參與;第二步:觀察實驗,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第三步:啟發學生思考,把生動的直觀引向抽象思維;第四步: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討論,相互啟發,得出結論;第五步:組織課堂練習,達到學以致用。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觀察、實驗、思維、自學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化學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注重培養思維能力
從某種角度上看,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發揮潛能,形成各種能力的教育。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因此,進行素質教育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概念是思維的細胞,要加強思維能力的培養,就必須通過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這四個環節,使學生對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確的概念。在教學中如果不注意在形成正確的概念上下功夫,只注意表現,不注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不注意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生就無法形成正確的概念,其思維活動就出現障礙,容易出偏出錯,在解題時會因概念模糊而答錯題。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學生對化學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的思維向著自我完善的方向發展,通過提問、設問、反問、啟發等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活動。如果把中學化學的規律、方法、解題的技巧“填鴨式”地向學生灌輸,不講清是怎么來的,不講為什么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強迫學生去記憶,去機械地套用,那么所謂的規律、方法、技巧就會變成僵硬的教條,容易使學生產生思維定勢。所以,在教法上要因材施教,注意導學式教法的運用,精講多練,設計一些多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去看書、思考、動手,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推理、比較與鑒別、聯系與運用。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學生在愉悅的心理下接受教育,學習新知識,這是心理學家已研究成功的經驗。化學學科的特點是以抽象思維為主,而學生心理發展有感知的籠統性、認知的模糊性等特點。學生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這就要求化學教師都要積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把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學等一系列先進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特點,恰當地運用于教學實踐中去,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上進心,當前課堂教學仍然是一種主要的教學形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因此,上好每一節課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積極利用現代手段,變抽象知識為直觀教學,使學生容易接受理解。例如在教學分子、原子等抽象概念時,我們可根據學生對這些概念理解比較困難的特點,采用直觀圖像、具體實物或采用多媒體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就能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觀念的徹底轉變,使學生興趣化學學習。積極開辟第二課堂活動,通過開展“興趣活動小組”“趣味化學競賽”等活動,增加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化學素質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充分挖掘化學教材,注重學生的德育滲透
在初中素質教育中,必須注意挖掘教材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學生進行教育。解放前,煤油、燒堿、火柴都要從外國進口。解放后隨著我國化工工業的興起,許多化工產品,不但不需要進口,甚至出口。這一事實說明學好化學是振興中華,為國爭光的一種體現,從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又如上課時做了“磷自燃現象”演示實驗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揭穿人間傳說“鬼火”的封建迷信思想,從而使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觀點,達到破除迷信的目的。從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富于本學科的教育之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五、結束語
總之,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當前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這對化學教師及其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只有加強自身素質,深刻把握新課程標準、新教材所蘊含的新的教學觀念,不斷探索素質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把素質教育的目標真正落實到學生身上,把素質教育理念真正貫穿于化學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翟正勇.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7(01):50-51.
[2]張麗虹.初中化學教學踐行素質教育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6(2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