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中寶
摘??要:隨著國家對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可以看出我國對義務教育的重視,同時,現代教育資源的發展,也為教師開展課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助力。因此,在當前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媒體,講練結合,以及創建合作等形式,逐步實現初中化學課程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媒體;合作
對于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來說,教師致力于高效課堂的建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進行化學基礎知識認知的效果,同時能夠發展學生的綜合化學素養,讓學生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但是,從目前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仍然存在部分制約高效化學課堂形成的不利因素,造成學生認知化學知識質量不高的現象。因此,作為一線初中化學教師,我們有必要針對化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改進,從而逐步實現高品質化學課堂的生成。
一、利用媒體,革新實驗展示形式
現代教育資源的發展,使得當前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環境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教師也積極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促進課堂教學結構的調整,嘗試建構現代化的教育體系,變革傳統形勢下化學知識的展示形式。而實驗是化學課堂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受到傳統教育手段的限制,教師在講解部分實驗時,采用單向解說的形式,造成學生認知化學實驗質量不佳的現象。所以,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使用現代媒體技術,革新傳統實驗的講解方式,讓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中,明確實驗的各個流程,逐步提升對實驗的認知效果。
例如,在講解《走進化學實驗室》這節課的內容時,為了提升學生對化學實驗室中常用器材和材料的認識效果,教師向學生引入“火柴梗平放入火焰”的實驗內容。但是,由于實驗的現象較為微觀,同時學生自身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較弱,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實驗視頻,促進逼真情境的設定,提升學生對本實驗的觀察效果。在課堂中,教師先向學生講解酒精燈加熱時火焰溫度的差異等。之后,教師將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的實驗視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透過慢放的實驗流程,進一步明確本節課教學的內容。
顯而易見,在向學生講解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使用現代媒體技術,能夠革新實驗的呈現方式,讓學生在直觀、動態、細致的實驗視頻中,逐步提升認知化學實驗的效果。
二、講練結合,實現知識鞏固提升
習題是化學課程中的重要教學內容,通過習題的演練,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基礎化學知識的認知和記憶,同時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流程進行回顧和反思,以便在明確自身的不足中進行改進。所以,在開展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為了實現高品質化學課堂的建構,教師也應當引入講練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圍繞自身已有的化學知識儲備,進行相關習題的解答。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解答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使得學生在講練結合中,逐步實現對基礎化學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例如,在教師教授《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這節課后,教師就可以通過講練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本節課知識的記憶,彌補認識上的不足。通過對教材當中的知識進行分析,我們能夠明確“金屬資源的有效利用和保護方法”等是本節課中的主要內容,結合上述內容,教師向學生設定一系列的習題,并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排列。隨后,教師組織學生按照自身對《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中內容的認知情況,進行上述問題的解答,從而向教師反饋課堂學習的情況。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答題情況,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地講解,促使學生在教師的解答中,逐步彌補自身的不足,實現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和提升。
不難看出,在初中階段開展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利用講練結合的形式,豐富課堂教學的結構,促使學生在實踐應用中展現自己的問題,在不斷彌補中提升認知的質量。
三、創建合作,彰顯學生本位性
隨著社會對人才提出團隊協作的能力要求后,教師也將合作活動引入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之中,成為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傳統形式之一。同時,在講解化學知識中應用合作活動,不僅能夠調整傳統化學課堂的教學結構,同時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本位性,讓學生應用自身的力量,在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中逐步提升認知化學知識的效果。
例如,在《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中,教師先根據之前的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定位和分層,指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之后,教師按照互補性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組員結構的安排,保持每個學生之間的互異性。緊接著,教師圍繞《化學元素與人體健康》中的內容,向學生設定進行合作討論的任務,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指明方向。最后,學生自主開展交流活動,逐步實現對本節課的有效學習。
顯而易見,在開展初中化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媒體技術,創建講練結合,以及開展合作活動等,都能夠促進化學知識的高效講解。但是,教師也應當認識到,真正地實現高品質化學課堂的形成,并不是單純依靠上述活動就可以落實的。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當繼續探索出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并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和改進,在逐步建構完整化學知識教學體系中,提升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德強.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181.
[2]王世功,高文娟.初中化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