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馬金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是向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道德與法治課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三愛主題教育、法制教育”為基礎內容,向小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教育。小學教育處于人生的初始階段,對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有很大影響。而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恰好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新形勢下,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方法也應做出一定的改變,以基本學情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引導,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促進學生發展,使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有魔力的課堂。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課堂;道德與法治;興趣教學
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但是小學生通常會因為年齡的原因,對課本中很多內容無法深刻理解,達不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所以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從學生天性入手,通過提升學生興趣和課堂注意力,來達到教育教學目標。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現狀
在現如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弊端。
(一)教學觀念落后
小學道德與法治在小學階段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許多教師都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對不斷更新的德育法制教育教學經驗較少。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思想不夠重視,在小學階段很多學生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是對這一點不夠重視,課堂教學還停留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育模式中,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意志。讓學生缺乏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機會,只能被動地接受老師想要傳達的知識,久而久之就會致使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根本,只有走對了路,路才不會白走。許多教師缺乏對教學目標的重視,對教學大綱中全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新目標,并沒有形成較完善的教學理論。這就導致老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上,運用落后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教育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就會產生各種突出的教學矛盾,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產生了很大的負面效果。
(三)教學方式單一
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課堂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屬于素質教育。而部分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不足,認為只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創新教學手法。這種思想是落后且錯誤的。小學作為學習的初始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對萬事萬物都具有好奇心。教師如果不能將這種好奇心轉化在課堂上,就會使學生的好奇心浪費在別的地方,對學習的興趣逐漸降低,最后荒廢了大量的精力。
二、針對現狀創新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地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從枯燥的課本知識中解放出來,通過引導學生興趣的方式來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簡單。
(一)故事引入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有很多教學方法都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但由于學生年齡與思維限制,最適合在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的便是故事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通過老師與學生共同構建一個和諧溫馨輕松的學習氛圍來展開教育教學工作。通過故事的形式,將晦澀難懂的道德與法治精神轉化為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感受到其中蘊含的道德與法治理念。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好奇是他們學習的原動力。所以老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要以學生的好奇心為著手點,通過組織開展各種有趣實踐教學活動,來增強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進而加深學生對書本上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在《這些是大家的》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老師可以布置校園公務小調查的活動,帶領學生對學校進行走訪。以導游和助手的身份幫助學生認識學校內的公物,感受公物與“我”學習以及生活之間的關系。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了解公物的使用情況,幫助學生樹立愛護公物的思想。
(三)注重學生互動,維持學生興趣
新教育改革下的教育課程,就是要求教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理念。不再一味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而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學會給課堂留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往往都只是三分鐘熱度,究其原因就是老師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想空間,學生學到的知識都是老師灌輸進去的,讓學生對學習的激情不斷冷卻。在這方面老師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主觀意識,要注重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交流互動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維持對學習的激情。
結束語:
立德樹人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而這也是所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不斷為之努力的。教師要不斷更正教學中出現的錯誤,解決教育過程中的弊端,明確教育目標,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機制。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讓教學變得更加簡單,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讓道德與法治課堂充滿魔力。
參考文獻:
[1]徐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討[J].華夏教師,2018(27):67.
[2]崔顯花.小學道德與法治的生活化教學[J].華夏教師,2018(20):74-75.
[3]史淑超.借助情境創設,提高小學生道德與法制教育效果[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09):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