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偉東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由于學生自身特點不同、小學教育層面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不同,導致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成績也各不相同。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應當有差異地進行教學,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文章主要對分層教學的概念和重要性進行探析,并探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應用分層教學,旨在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際應用
當前,課程改革正在深入推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又要注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由于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學習能力的不同,教師要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分層培養,從而調節學生的學習和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開展分層教學,針對具有差異性的學生有差異地進行培養,實現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
一、分層教學的概念
分層教學是教師將學習水平相似、知識能力相同的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針對不同學生小組的能力、思維,以及學習方式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案與課程設計。在分層教學中,教師的目的是讓每個小組的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并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教學拔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依據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智力水平劃分出來的小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師依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教學,多樣的教學方法可以發揮學生更大的潛力,能夠更好地掌握與應用數學知識。在分層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兩點內容:(1)現階段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2)分層教學的方法設計中,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能夠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分層教學的意義
初中數學教學,對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具有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針對不同的問題類型能夠進行思考與解答。初中階段,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思維能力,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差異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差異性不能很好地解決,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運用分層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與理解知識,從而提高班級的整體成績。
在當前的分層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小組,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效彌補每個小組的不足,發散學生的解題思維,對不同思維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指點與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總之,分層教學對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思維能力的拓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不斷學習與運用分層教學法,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分層教學的應用
1.采用以學為主的分層教學原則
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點,所有教學方式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進行的。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方案,對于分層教學也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在進行分層教學時,很多教師只會根據學生的自身成績來劃分學生的組別,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其他特點,導致每組學生中依然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分層教學時,教師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思維、自身特點等。同時,教師要明確說明,分層教學是為了學生學好數學,而不是為了判斷學生的層次。
例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自身特點、學習成績、思維方式考查后,將學生分成A,B,C,D四組。A組學生對于知識吸收能力好,學習成績優秀,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自身的特點,對知識進行拓展與補充;B組學生學習能力較好,但是解答思維能力不足,教師應多與學生探討問題的解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C組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足,但是思維活躍,教師要在基礎知識方面下功夫,使學生牢固基礎,再進行課外拓展;D組學生學習能力不足,思維能力較差,教師可以只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注重趣味講解,從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采用分層備課開展教學
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意識到學生差異性的特點,沒有看到學生的共性與個性。備課時,大多數教師只針對學生的共性進行備課,而缺乏備課的多樣性、重點性和針對性。教師應該注重分層備課,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備課內容應不同,從而使課程內容更符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和思維方式。對于教材中的數學知識,教師應劃分清楚哪些是基礎知識,學生必須掌握,哪些是拔高知識,學生可以選擇性掌握,從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的教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根據A,B,C,D四組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教師將判定內容分為四個部分,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于A組學生,在講解判定性質的同時,學會對定理的證明及對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對于B組學生,在講解判定定理的同時,引導學生證明判定定理;對于C組和D組學生,可以只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基本題型的練習,并要求學生在課后要加以鞏固。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適當的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都能夠得到進步與發展。采用分層備課的方式,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這將有助于學生數學學習成績和學習水平的提高。
3.采用分層方式布置作業
在布置學生的課后作業時,教師也應當注重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課后作業是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直觀體現。通過課后作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不足,從而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當前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會采用題海戰術,讓學生多做題、做難題,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做題是對知識的一種鞏固,只需要適量做,學生對于知識與解題方式能夠掌握即可。
例如,對于A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拔高的題目,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B組學生,教師可以布置相對A組學生難度低一些的題目,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對于C組和D組學生,教師應該布置比較基礎的題目,讓學生打好基礎,掌握數學的定理、規律,把握基礎知識。對于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布置,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師的教育水平逐漸提高,教育方式也在不斷更新。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分層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