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彥龍
摘要: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感的培訓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感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元素,這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增加情感體驗,豐富知識積累,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文章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語感,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教學;培養策略
語感,就是對語言的直覺感知能力,表現為直覺性和自動化。通俗來講,就是一種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反應為語言文字的敏感程度。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師對傳統語文教學要重新審視和定位,并進行一定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愈發的感受到,語感對于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它是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在注重學生知識水平提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學生語感基本功的鍛煉,并將其放在重要位置,這對于學生學好語文非常重要。
一、培養學生語感的必要性
在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他們對于語言信息的接受經常能引起一些復雜的心理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強烈的語感是讀懂一系列文字的基礎,是思想認識逐漸通向作者內心的橋梁。人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內心,從語句或段落的開頭就能把握整個章節的情感趨向,正是得益于良好語感的培養。擁有良好的語感,可以使人感受到語言的精妙,察覺語言的精髓,掌握語言的趣味,走入豐富而又美好的精神世界,接受文化特色的熏陶。因此,良好的語感是反映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關鍵,是培養語文素養的前提。而小學正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佳時期。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性。
二、培養學生語感的具體策略
1.增加閱讀量,積累語感
傳統語文教學中重視多讀,認為只有多讀才能具有豐富的積累,產生良好的語感。這里的“多”包括遍數多、數量多、品種多。遍數多是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多讀幾遍課文,甚至背誦;數量多是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品種多是指各類圖書都要涉及,如寓言故事、兒童文學、古典名著等。當然,僅靠多讀是不夠的,更需要結合實際經驗去感受。考慮到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等因素,僅憑現有的知識水平理解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貼近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方面、多渠道,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積累知識,從而提升學生對于語言、語感的能力。例如,說到“雞”時,學生能夠反應出各種顏色、各種外形特點的雞,如有咯咯下蛋的老母雞,有氣宇軒昂的大公雞,還有到處覓食的毛茸茸的小雞。在實踐活動中,創建生活和語言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慢慢積累語感,不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字,如春天的萬物復蘇、夏天的生機勃勃、秋天的碩果累累、冬天的漫天雪花,由景象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的美好記憶中積累經驗。
2.感受節奏,揣摩情感
漢語充滿了韻律美,這些韻律美又充分體現在文章的節奏里。在漢語中,節奏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規律的起伏狀況。節奏的變化往往隱含著作者情感的起伏,注重語言的節奏,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變化,進而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提高語感水平。
在散文中,文章的節奏凸顯在各個方面。文章的總體架構疏密有致、主次輕重,長短句交替使用、整句散句交錯使用,這些都是節奏的體現。根據這些節奏,揣摩作者抒發的情感和想要表達的想法,由此提升對語言的感知認識。小學教材的詩歌節奏比較容易把握,它是由雙音構建,音節與音節組合形成。在古典詩歌中,節奏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這種節奏增強了對學生的閱讀感覺沖擊,對于提升學生語感具有重要作用。
3.范讀指導,高效模仿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范讀可以感染學生。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聽的同時,對文章的節奏、重讀音、停頓、語氣等進行很好地模仿與把握,從而獲得語感的熏陶,感受節奏的協調性,增強對語感的把握能力。例如,在教學《雨點》這篇課文時,教師范讀課文,讓學生把握全文,理清情感的波動,感受睡覺、散步、奔跑、跳躍動作的不同。《雨點》作為韻律較強的文章,在范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聲調上的處理,在不同場合,注重聲音的高低,讀出場合的區別。學生在聽教師范讀的過程中,可以對文章形成良好的把握能力,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
4.寫作訓練,培養情感
如果讀是學習的輸入過程,寫則是輸出過程,是對掌握程度的一種自我考查,這種反饋形式是其他學習和練習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培養學生的語感,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的寫作,而寫作又能夠轉化為語感,將自己的情感賦予在文字中。運用不同的寫作形式來練習語感,如寫一些隨筆、日記等,這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在這種練習中,學生的語感會潛移默化地得到提升。教師也可以強制要求學生,如堅持每天寫日記,或記錄自己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盡可能地包含自己的情感,從小學開始練習,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語感訓練對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可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