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影
摘? 要:采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明顯的應用優勢,不僅可以渲染課堂氛圍,而且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教學應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6年版)》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啟蒙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鍛煉孩子們的讀寫能力,而且要為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是孩子興趣培養的第一步。信息化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話題,教師有必要開展此方面的教學研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摒棄了傳統的講道解惑式教學模式,基于信息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針對性教學方法,這對啟發學生,培養他們的學習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積極營造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應當是一個融情入境的過程,然而從當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來看,很多教師并沒有從這個角度出發去設計教學活動。那種生硬灌輸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沒有達成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實踐中,為了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熱情,可以采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手段進行課堂教學。比如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文時,可以先插入一些視頻,比如青草、野花以及化凍的河流,以此引起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關注。看,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此時,小學生的學習熱情突然而至,被播放的視頻、音頻吸引,在興趣的引導下很快投入新課程的學習。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一定要適時。比如,上課伊始,因課前活動過程中產生的興奮依然存在,難以快速進入課堂。在此過程中,通過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引領學生進行必要的學習情緒準備。小學語文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通常會產生疲勞感,當40分鐘的教課進行到后期時,因學生關注時間太長,容易產生倦怠感。此時應當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快速進入專心學習狀態。這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插入一些文圖或者音頻、視頻,從而為學生的后期學習、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有效解決教學難題
傳統小學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時面對學習目標中的重點或難點問題,解決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對這種情況,很多老師總是寄希望于教學用語的生動性、板書的簡潔性,但從最后的效果看,吃力不討好。然而,便利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可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學習重點,并且突破學習難點。比如,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從內容看,課文是尋找雷鋒,實際上是了解雷鋒事跡,理解雷鋒精神。教師在課堂上,需要以學生作為主體,對文本進行延伸。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通過教材插圖及其他講述雷鋒事跡的文本,對雷鋒精神有所了解和認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Flash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制作圖文結合的動態畫面,即可加深對雷鋒精神的印象和認識;同時,還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手段,讓孩子們把什么是雷鋒精神說出來,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從實踐可以看到,只有音頻、視頻是不夠的,還要畫龍點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化繁為簡,真正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靈活實施課堂教學
課堂,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是一個異彩紛呈的動態化過程,其中存在很多的變數和影響因素。信息化技術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師生應對該種變數更有效。據調查發現,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工具產生好奇心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可謂天方夜譚,找課外書、課外資料是件頭痛的事情,要找到指定知識點方面的資料簡直不敢相信。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打開瀏覽器,通過百度搜索即可找到很多資源。比如,在課堂上正研究生字詞呢,讀著讀著,師生都有疑問了,趕緊上網,搜索欄里鍵入那個一度讓你抓耳撓的字詞,答案信手拈來。課堂上隨時生成的疑問,靈活機動地解決了,為更好地學習下ー個環節的課堂內容創造了很好的情感與時間基礎。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可為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當然,教師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程式化地說:“你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值得好好研究,這堂課時間有限,我們下一堂課來探討”,以掩飾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不確定。信息化手段,的確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施展的空間、更加靈活的應變方式。
四、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從本質上講,課堂是一個固定空間,有既定時間。在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應當使師生掌握的信息容量可選化、最大化及個性化,因此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此時此地”。課堂,畢竟是四五十個學生坐著,課堂畢竟目前多數只有一位教師在主導。課堂上有其既定的必須完成的目標,而坐在課堂里的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教師在課上只能實現的是大家共同的東西,而個性化的發展才是這個社會人員素質發展的潮流。流水線上做出來一模一樣的東西,不該是學校教育的追求,更不應該是信息化手段發展的追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為學生架構知識框架,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即為共通的;課下學生要巧妙地利用信息化方式,在知識海洋里淘取自己所需的“寶”,并將其轉化成自我內在的東西,這才是最關鍵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微時代背景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利用多樣性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使教學內容和形式更精彩。
參考文獻:
[1]姜文英.網絡信息化教學體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4).
[2]陳華芳.巧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讓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靈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3).
[3]宋志霞,汲素榮.小學語文如何搞好信息化教學[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