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蘭斌
摘 要:高中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階段,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這就導致了高中的教育方式備受社會關注。在新課改力度不斷加深的當今,高中數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已經進行了創新,情境教學法已經被大部分的教育機構進行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筆者就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對當今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相關的調查,從而將其在教學中產生的積極影響進行了總結分析,以便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方式參考。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數學;積極影響
當今社會的教育模式正在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進行變化,傳統的教育手段已經不再能夠滿足當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要求,因此在面對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及時的進行教學改革,將能夠大大提升數學教學的水平。因此情境教學法被應用進高中的數學教學中,其能夠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將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質量進行提升,是能夠很好的輔助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想要將情境學習法更加深入的融進教學中,就應該對其進行了解,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應用。
一、情境教學模式的概念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中,由于數學知識大部分都是符號、公式以及圖形等,這就導致部分教師簡單的理解為,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進行背公式、做習題等機械的學習,這就導致了數學的邏輯性被忽視,填鴨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能力,還會讓他們喪失學習的信心。高中數學已經有了一定的難度提升,需要進行貫徹理解,但是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學生沒有主動探索知識的途徑,導致理解程度不高,學習效率低下。
情境教學法從基本意義上來講,就是指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授課中,授課教師靈活的運用語言文字、視頻以及圖片等形式,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形成的一種虛擬的教學環境。
數學學科本身是一項抽象性極強的學科,對于學生來講,部分知識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具象化,將學生置于生動形象的知識海洋中,不僅能夠讓他們的學習情緒放松下來,還能夠形成主體意識,將教師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學生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樣的翻轉情境中,學生能夠被激發出探索的熱情,從而提升學習質量。
二、情境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一)以提問建立探究教學情境
在進行情境模式教學的過程中,授課教師在進行基礎公式理論的講解之后,應該及時的進行提問。首先應該建立起相應的探究式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們開始進行思考,有效的提問是能夠加深知識印象的途徑。例如在進行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初等函數”章節講解的時候,可以及時的進行“指數函數與冪函數有什么關系?”、“冪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區別在哪里?”相關問題的提問,并引領學生在書本中進行答案的尋找,來形成主動解決問題的習慣。
(二)以圖像鞏固數學教學情境
相較于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已經能提升了難度,抽象性的知識難以理解,大量的數學符號、公式經常會降低學生的辨別能力。因此授課教師可以利用簡單易懂的數學圖像,將抽象的符號公式進行形象化、生動化,例如在進行“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章節的學習中,為了能夠將三者的關系進行更加詳細的理解,教師可以進行實際物品的利用,將三個元素從簡單的二維平面過渡到立體的環境中,將能夠更好的便于理解學習。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現代化技術已經能夠在教學課堂中進行相關的應用,尤其是在數學領域,能夠將抽象的概念進行充分的展示。例如進行“空間幾何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3D立體圖形的繪制,并將繪制的過程結合相關立體實物,進行視頻演示,以便能夠將立體的各個角、線、面的透視關系進行還原,并引導學生進行繪制,鍛煉其空間構想能力和建模能力。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理解程度,還能夠保證其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
三、情境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激發數學學習積極性
合理的情境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的學習氛圍,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體,使其能夠自發的進行知識吸收和理解,并能夠保證其擁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探究發現,在鍛煉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保證主觀能動性的提升。同時在不同的情境教學中,學生能夠積極的進行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問題討論,針對不同情況和年齡的同學、能夠互相了解不同的思維模式和切入點,將數學學習變成一種群體鉆研的活動,使學生的參與感增強。
(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情境教學模式并不局限于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章節,創新不同的情境模式,其中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環境為基礎,讓數學變成身邊的知識、生活中的知識,讓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拉近;同時情境教學大多依靠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能為教學提供便捷的方式,減少教師畫圖、制作模具等的時間,還能夠使抽象畫更加的形象生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進行更多的互動、鞏固活動,同時也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質量進行提升。
(三)拉近師生間距離
由于數學晦澀難懂的本質,導致部分學生對授課教師產生抵觸心理,這非常不利于教學、學習的進展。在進行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其主動的進行探索學習,反之教師已經逐漸的演變為學生的引導者,不再是嚴苛、威嚴的載體,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弱化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并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在互相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學生對教師的緊張感消失,其對數學的抵觸自然也降低,反之學習的積極性將提升。
總結語:綜上所述,高中的數學教學階段是對學生成長影響重大的階段,正值學生的叛逆期,如何將數學教學進行有效的貫徹下去,就要將情境教學法作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手段之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將學生逐漸的樹立成學習的主體,并結合相關的現代化技術,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基礎的提問、圖形等情境手段,并將數學與生活環境相結合,將“教”“學”轉變為共同學習,才能夠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好感,促進教學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許敏.情境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11):63-64.
[2]宋雁彬.芻議情境教學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積極影響[J].中華少年,2017,(2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