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立足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立足于教學大綱,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讓學生從拼音的運用到字詞的識記、好詞好句的品賞,再到課文學習、分析、閱讀、理解,教會學生課堂聽講的方法,做筆記的方法,以及課堂上勇于回答教師問題的膽量和意識,還要通過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下有效完成作業的能力,等等。 只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對語文學習有所幫助,更有利于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培養現狀簡述
1.1教師教學理念的滯后
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化,新課改對小學語文也提出了要求,當前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教學觀念和延伸出的教學活動已經滿足不了學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了。縱觀如今的教學過程在,教師對灌輸式教學已經習以為常了, 在教學觀念上也無法進行及時的轉變, 也沒有意識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據的主體地位。這就無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的想要進一步發展遭到阻礙。 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不能只是注重傳輸學生語文方面的知識, 而忽略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無法積極的應對,讓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處于低下的狀態中。
1.2缺乏創新的語文教學方式
在進行小學課程教學中, 教學方式是影響學生的教學效率關鍵性因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依然使用單調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流失的趨勢。同時,一個比較僵化的教學環境,會讓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得不到提升。 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夠重視,而學生自身是具有差異性的,促使學習效率的整體處于不佳的狀況, 與此同時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也會受到沖擊而產生低效率的情況。
2鼓勵學生質疑,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有一句話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大多數的學習態度是教師說一就是一,說學到哪里就學到哪里,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自主進行探索或者深入學習的意識。究其原因,是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質疑聲,無形中抹殺了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和熱情。質疑是探索知識的開始,有了質疑學生才能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生的思維才會動起來,也才有探索活動的意識和開始,使學生無形中獲得學習能力,豐富知識的積累。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味地給學生講解、灌輸,不與學生互動、交流,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只做一個被動學習的機器。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學習內容,鼓勵學生質疑探究,并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問題,架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橋梁。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就有一個學生提問:“老師,從課文內容看諸葛亮似乎是騙了曹軍的箭,為什么標題用‘借箭’,用‘騙箭’不是更切合內容嗎?”有了這樣的質疑,這個學生不但打開了自己對課文的探索模式,也開啟了其他學生的探索之門,之后不管是學生自主進行探究,還是和教師一起探究,都能靠近課文的主題,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無形中培養了學生提問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無疑這無論是對學生小學語文的學習,還是將來更多的學習都是一種促進。同時,學生的這種探究能力,也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3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1課前教給學生預習方法
課前預習時,學生大體了解學習的內容,就可以節省教學時間,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預習習慣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就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使學生更加明確地預習。教師可以提前給學生下發導學案,引導學生有效預習。 在預習過程中,要結合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首先要求學生進行閱讀,盡可能熟讀文章,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其次,要注意把一些學生能夠自己完成的任務如生字、詞語找出來,并通過應用工具書或字典熟悉其內涵;最后,讓學生找到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把相關問題整理出來,帶著問題去聽課,提高學習的實效性。 當然,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的深刻印象, 可以鼓勵學生們利用便捷的網絡來查找與之相關的內容,為新知識的學習提前做好準備。
3.2課中加強學生學法指導
3.2.1不同體裁的文章,傳授不同的學習方法
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語文也是有法可循的,更可以運用方法以一當十,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學習古詩, 可以按照 “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的步驟學習;學習說明文,可以按照“明對象—抓特點—辨方法—品語言”四步展開;學習描寫文不妨試試“品詞句—想意境—感情讀” 的三部曲……結構相同的課文或段落可用遷移法。 當然,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只是學習不同體裁文章的一般方法, 在大量的實踐中, 學生慢慢領悟,一定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3.2.2教給學生合作探究的方法
每一節語文課都應該倡導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交流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所以,小組的建設與分工至關重要。 教師要有計劃地向各個小組提出學習任務, 指導小組成員根據個人特點和知識能力水平再次分工,讓所有的學生均能參與其中,并進行獨立思考、組內討論和互幫互助的學習。 最后,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與鼓勵,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
3.3教給學生課后復習的方法
如果說課前預習和課中合作學習非常重要,那課后的復習鞏固更是為自主學習錦上添花。因為這是學生將課上所學更深刻地內化為自己學識的過程,是總結和提高的過程。當然,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教給學生復習的方法,可以通過習題來檢測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切勿搞題海戰術。 可以讓學生們復習的形式多樣化,比如說整理課后筆記,積累重要詞匯,或是小練筆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要用興趣作為先導來引導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教師首先要完成的任務是,引導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強烈的興趣。只要我們對各種方法和手段進行巧妙運用,就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促使他們強烈求知欲的產生,促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中,主動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學習語文知識狀態逐漸達到最佳,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時效性勢必會提高。
參考文獻
[1]武家庭.激發興趣,搞好小學語文教學[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2,(29):75.
[2]楊文利.小學語文興趣教學法[J].讀與寫,2015,(24):564.
[3]馬學良,范德生.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