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犀
摘 要:中日關系一直非常緊張,從歷史到近現代,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始終無法消滅殆盡,讓中國和日本的關系沒有辦法達到緩和。過去圍繞的是國土侵犯的問題展開硝煙戰爭,如今是圍繞中日歷史教學的問題展開沒有硝煙卻更加慘烈的戰爭。本文從中日關系背景下的中日歷史教學問題進行討論,分析了中國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日本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幫助國內和日本的教師和學生正確面對歷史、認識兩國之間存在的關系。
關鍵詞:中日關系;歷史教學;歷史遺留問題
歷史上中國與日本的關系就不是很友好,從明朝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倭寇到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這其間日本一直以其海軍的優勢壓制中國,不僅損失了數以萬計的黃金和白銀,更讓民族尊嚴喪失。在長達幾百年的中日關系中,中國通日本一直幾乎是勢同水火的狀態,在這其中日本還是主要的戰爭發動方,尤其是以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的危害最大,極大的傷害了兩國人民渴望和平的內心。正確面對中日歷史,給后代以警示是兩國教育部門共同的責任,在現代中日關系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中日歷史教學問題就更應該及時解決,避免影響兩國的學子關系和政治外交。
一、中日關系背景下中國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幾千年來一直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在漢唐時期更是處于最為鼎盛的時代,世界各國都爭相朝拜,到了明朝時期倭寇屢次來犯才有了戚繼光抵抗倭寇的戰爭。近現代史中中國與日本的關系進入了極度緊張的階段,日本不斷發動戰爭侵略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更是發動了侵華戰爭讓中國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在國內對近現代史這段中日關系的歷史教學中,多數教師都存在兩個問題:首先就是對于“落后就要挨打”這個問題認識的不夠全面,部分教師對近現代中日關系中中國為什么沒有話語權、沒有抵抗戰爭的能力、被日本瓜分土地沒有清楚的灌輸給學生,造成很多學生只知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發動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細菌戰等大量屠害中國人民的活動,卻并不清楚日本殘忍殺戮的背后,我國落后的武器、閉關鎖國的思想、科學技術的落后也有一部分原因。
其次,對歷史上日本國的來源解釋不清楚,國內學術界普遍存在兩種說法,古代的扶桑國并不像今天的日本也并不強大,是一個島上的小國,不僅國土面積小,人也是非常少,有傳說是在秦始皇時期徐福東渡尋找時帶的三千童男童女繁衍的后代,也有說是蒙古利亞人的后代。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證明日本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演變而來的。扶桑為島國,因此文化中自然會體現舶來文化的特征,當時唐朝佛教興盛,所以佛教的文化也傳承到了日本,有玄奘法師東渡扶桑傳播佛教文化為證,也有很多遣唐使來到大唐交流佛教文化,漸漸扶桑的奈良佛教、天臺宗佛教達到了興盛時期。后期中國道家文化也被引渡到了日本被稱為陰陽道術。在扶桑奈良時代出現了完全復刻唐朝文化的局面,也叫“唐風文化”,全面移植唐朝的制度,當然也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這足以證明了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還是友好往來的關系,但是部分歷史教師對這一部分歷史的研究能力都比較弱,以至于后來學生在針對日本文字接近漢字、日本和服接近唐朝服裝的問題無法解釋清楚。
二、中日關系背景下日本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日本的歷史比較短,但是日本在中日關系的歷史教學上是極力想要撇清中華文化對他們的影響的,日本對歷史模糊不清的認識和歪曲事實的歷史教科書讓世界為之嘩然。當然在日本歷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也非常多:
首先,日本歷史教科書的問題,受到右翼教科書的煽動,很多日本人被根植了中國和朝鮮是日本的加害者的意識,不斷煽動反華輿論,甚至早稻田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的學生也舉行了侵略戰爭正當化的集會活動,將南京大屠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事實歪曲。2004年日本文部科學大臣中山文彬發表言論聲稱從軍慰安婦等自虐性的記述從教科書中消失太好了,這引起了世界上受到日本戰爭侵害人民的強烈反擊。日本使用這樣的歷史教科書進行教學,無疑是讓后代學生無法正確面對國家曾經犯過的錯誤,抹掉歷史不代表歷史沒有發生,國家的面子不是從抹掉歷史的黑色印記得來的。
其次,日本始終在弱化大和民族文化中蘊含的中華文化部分,對于玄奘和鑒真東渡帶給日本的文化變更絕口不提,日本文字與中國漢字相近,日本和服借鑒中國唐朝的服裝這些都是不可撼動的事實。日本還有很多的文化都是唐朝時期引進的,可以說日本在古代文化源頭上始終是依靠著中國文化的,但是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中卻始終將這一部分內容進行弱化,甚至將日本國的形象不斷夸大。
第三,日本高校的教師和學生多數都受到了日本右翼教科書事件的影響,在日本的高校很少能夠看到真實的中日關系歷史資料,教師在課堂上也會受到右翼政治言論的影響傳輸給學生錯誤的歷史觀點,久而久之日本的歷史教學就成為了日本一個國家的舞臺,其他國家的觀點包括世界歷史中日本臭名昭著的形象也都被美化了。
事實上中日關系持續性的不穩定、緊張,是由日本軍國主義和右翼勢力崛起引發的,日本人民群眾在日本持續發動的戰爭中并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反而也是家園破滅、流離失所、親人離散,因此很大一部分日本群眾還是能夠正視血粼粼的歷史教訓的。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都應該正視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兩次日軍的侵華戰爭兩次截然不同的結果,足以給我們警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日本當然也要正視歷史教科書和文化淵源等問題,不要將政治上的矛盾延伸到后世認識國家關系的層面之上。
參考文獻:
[1]尤菲.如何在歷史問題遺留的背景下實現中日關系的均衡發展[J].改革與開放,2011(08):21.
[2]杜娟.中日高中歷史教科書中關于“甲午、日俄和抗日戰爭”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3]史桂芳.日本的歷史教育與教科書事件——以扶桑版《新歷史教科書》為重點的考察[J].歷史教學問題,2015(06):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