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蓮
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小學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其教學水平受到關注。分層教學是一種在集體教學形式下的個別化教學的策略,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班級教學之中,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學有所獲,達到培優與補差互補并舉的效果。本人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在幾年的教學工作中,對分層教學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分層教學;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引言
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非常強的學科,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也是學生思維能力鍛煉、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階段。在“人文教育”的教育理念下,分層異步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逐漸開始實施,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1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一定要尊重學生們的主體性,以學生為中心。因為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礎知識有所差別,所以在實際教學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有的學生感覺知識點晦澀難懂,而有的學生已經完全掌握。因此,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內容、方法與作業等方面的分層,對他們因材施教,最終把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有效提升上去。
(二)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模式,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教師對他們進行分層設置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逐漸實現,切勿對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設定較高的目標,這樣很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同時,教師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課后作業方面的分層教學同樣需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例如,對課后的作業練習,教師可以先布置一些比較容易的題目,然后慢慢地把難度增加上去,在最后設置幾道奧數題,讓成績優異的學生來解答,把他們做題的水平提升上去。
2基于分層教學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2.1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是存在差異性的。對于學生來說,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無限的未知性,這也就使得學生容易對不同的事物產生興趣和好奇心,最終決定了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努力方向。因此,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努力去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感興趣的方向,并根據這些來制定教學計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讓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學生自行組成學習小組,方便其在組內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讓其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當中不斷去吸取知識來強化自己,在完成教學目標之后能夠獲得一定的提升。
2.2課堂教學目標分層
在同一班級內采用相同的大綱與教材實行分層教學。在教學中設計梯度教學方案的評價層次,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基礎上,減少學習困難,增強自信心和榮譽感,體驗成功感和喜悅感,而且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能夠充分施展他們的才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每一層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包括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把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分為A組、B組、C組。教學目標分層符合學生的實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可以使A組學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內容,從培養實際能力入手,達到大綱的基本要求,使B、C組學生進一步發揮他們的學習潛能,思維能力及分析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培養。
2.3練習中分層,提高教學與學習效率
不同的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在數學課上講解完新知識之后,可以經常讓他們做一些課后練習,或者是讓他們做一些提高性的試卷。但是有一部習題非常難,如果這個時候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們來做,不但會浪費他們很多的時間,還會讓他們對數學產生反感。因此,教師在進行布置練習題的時候也要進行分層布置,可以讓一些學生做比較難的,另一些學生做比較簡單的,然后各派代表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講解出來。這樣的模式不但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還能夠把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上去。另外,教師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也要分層,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確保學生們會做一道題就做一道題,能多做就多做。教師要根據學生們的能力,慢慢進行培養,重視學生們的感受,一步一步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
2.4對教學評價方法的合理分層
現如今,大多數學校的教學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都是圍繞考試這種方式來進行的,這種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力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并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激勵學生去學習,但是這種方法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之下來進行學習,會導致學生無法自行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也影響其后續的發展。對教學評價方法進行合理的分層設置,讓期中期末考試成為教學評價的其中一環,能夠有效地改善上述情況,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其具體方法為:增加日常學生行為考核的比重,教師要在講解完美部分知識點后設置相應的習題,讓學生通過做題的方式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課后題的量要適中,難度由簡到難,讓學生能夠逐步強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來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將學生的課堂表現納入綜合成績的評定中來,讓學生在課堂上變得積極活躍,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另外,縮小考試成績占比,讓期中期末考試和各種月考的成績在綜合成績評定中的比重減小,讓教育由“應試化教學”變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對教育改革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2.5作業分層
作業分層就是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數量不等的課后作業,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回憶課堂內容和獨立思考后,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使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深化,教師的教學也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明確規定哪個學生必須完成哪一層習題,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向高一層的習題挑戰。教師在批改作業時,要更關注A、B組學生的作業,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逐漸走向成功。
結語
總之,在實施小學數學分層教學時,我們要了解學生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全方位的感受來自教師的“體貼”,在無形之中接受分層教學帶來的學習樂趣,繼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小學教育可以看作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勇于承擔這一重任,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惠卓萍.分層教學,創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3(7):22-22.
[2]楊世琴.數學高效課堂中分層分組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5(2):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