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冬梅
摘 要:動手操作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導,有利于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縝密思維、以及行動力、創造力的新型學習方式。本文以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為切入點,將小學數學教師及其學生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從現狀分析本質困境,以便于今后教學方法的更好改觀。
關鍵詞:動手操作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引言:
按照我國當前社會中現有的教育形式來看,我國的小學教育大部分都采用了大家熟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即更加關注書本上系統相關知識的教授,以及學生關于應試技巧的培訓。相對來說,對學生系統知識體系的建立和創新創意思維的培訓較少,以至于“高分低能兒”的日益涌現。當然,我們無法否認中國學生的思想創造力、對于知識主動探尋的執行力,與以美國等相關國家為首的各國相比,著實存在一定距離。細究其緣由,多在于我國學校教育注重的統一化、標準化,為“得高分”的學生貼上高高在上的“好學生”標簽,而對知識“活學活用”的重視程度則不見高。導致學生在“不知問題為何物”時就能“套公式”得到標準答案。但榮幸的是,自從基礎教育重新走上改革之路,這一問題以有了初步改善,動手操作的作用日益凸顯,并逐漸成為課程導向。由此,我們以小學數學教學課程作為研究范本,來進入此次研討。
一、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困境
1.操作準備活動以教師為中心
隨著數學方面教育標準理念的更新引導,教師逐步認識到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并在課程中使用學生組隊交流等學習方法。但普遍的調查狀況表明,從教師們對課程中動手操作活動的實操過程和他們對此的態度來看,可能是由于學科難度等各種因素,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仍然發揮著操作準備活動、乃至操作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學生“動手操作”這一概念由此看起來似乎很片面化,實則不然,學生動手做了不等于真正意義上的“動手操作”。
2.操作過程流于形式
當今數學課堂標準化程度還處于相對較深的狀態,學生親自對于知識的探索、合作實踐交流較少,學生主導相對難落地。一方面,教師有時為了追課程進度、以防學生對課程投入度低等原由,關于例題中提示的“動手”字樣,就多數自己搞定了;另一方面,學校安排的課時較為緊密,關于動手實踐等題型多半變成了回家進行。
3.操作學習深度不夠
若真是學生著手參與操作學習,也存在很多學生參與態度不積極等情況,學生的差異決定了課題完成效率的不同。也存在個別年齡因素的制約,小學時期學生玩心較重,可能一組隊進行實踐就變成了組隊玩耍,讓課程知識的涉及僅僅“浮于表面”,導致真實達到學習深度要求的學生少之又少。并且,由于班型制約,大班型授課使老師也難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收效甚微。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動手操作應用困境的原因分析
1.對動手操作學習的價值認識不夠
學習方式的多種多樣可能反而制約了動手操作這一學習方式的發展。符號、數字、圖形等多為數學教學的主要體現形式。而動手實操呢,則會對這一固有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觀,或可豐富學生的課程體驗。打破表象,他們眼中的的數學,也許會變成生動形象的故事,看似原先枯燥困難的題目也變得簡潔易懂。正是要通過這種方式,鍛煉他們對于學習數學的積極主動性。
2.對小學數學中動手操作的內涵理解不深
動手操作的實際關注的重點是讓學生由此從學習過程中尋規律、總結經驗教訓、深層次發現問題并自主尋求解決措施,最終整合出最適合學生認知程度的教學方法,放大學習主導性。數學的課堂教育為數學教學的主要行進方式,從數學角度出發,理性思維入手,不失為一個實踐數學研究的優質園地。部分群眾認為,動手操作解題會放緩教學進度及解題效率,即使真實付諸使用,也有一定結論失敗的結果存在。總歸是人們對于手動操作教學的經驗較少,對其內涵認知鮮少。
3.對動手操作運用的條件定位不清
或許部分人認為,教學內容會局限動手操作的教學方法,只有圖形之類的知識,可以通過讓學生自主制作圖案的方式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其實可以換種方式,打破局限思維,讓學生產生無盡聯想,看似多生硬的觀點數理,總會與現實產生某種不謀而合的聯系。同時,動手操作也要注重以學生的真實成長和鍛煉為基準。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動手操作的建議
1.秉持問題解決的數學觀
針對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當然是要以數學的理性教學思維和方法為主。縱然動手操作形式多種多樣,但數學的理性精神雷打不動,我們要堅持以數學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課程的開展。備課進行知識點梳理便可分部分進行,環環相扣,指引學生學習及進步。
2.基于學生的認知需求設計操作材料
應以學生認知程度為主導,根據年齡段,分類設計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專屬課程。首先,以某小學為切入點深入調研不失為問題落實的首選,可以用問卷、實地走訪訪談等形式了解真實情況。其次,根據學生年齡段的興趣點入手,有助于在提升學生課程興趣度的同時,抓住他們的思維神經,如采用折紙教學、拼圖教學等方法。
3.動態備課捕捉學生創造性的操作表現
其中“動態”一詞即指在課程進行中的實際動手操作了。可能課前備課時,教師不知道究竟哪種方式更加適合自己教授的學生,于是就需要針對多種不同情況進行課程設計和考慮,以備更好地應對各種課程實戰情形的發生。需要在課堂上,隨時根據學生的實時表現抉擇接下來的課程安排。
4.重視學生操作后的反思與總結
自主探討、研究對小學生來說,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鍛煉式學習方式,也是自我、他人認可度得到提升的好機會。教師應以一種啟發式、激勵式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操作學習,注重學生操作過程中的指導與引領,安全、和諧為首進行教學。而且,教師要保證學生有一定量足夠的獨自思考和實踐的時機,讓其依靠自己的能力獨立開拓發散性思維進行充分操作。學生動手,可以讓其充分理解獨自解題的充實感和快感,得到一種成就感的升華,使其對自己產生信息,為接下來的學習和課程學習提供有力的態度支持。
結語:簡以言之,自主動手操作以進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安排和設計優勢多多,不僅在學生方面增強教師好感度,同時提升學生的課堂乃至班級的凝聚力提升,讓他們的信心始終保持。梳理教學計劃方法論,開發學生思維,打開他們的眼界,并成功調動積極性,依此更好地有效促進小學生以及他們課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燕.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有序思維——以《軸對稱圖形》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7):86-87
[2]趙甜甜.小學數學動手實踐活動的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9(5):28-29
[3]張盈盈.動手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8):37-39
[4]高崧.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引導學生動手能力[N].貴州民族報,20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