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節日小報是一種以節日為主題,由學生獨立設計、編排、制作而成的教學材料。一般而言,節日小報這種教學形式多在每年的一些重大的節日中才會開展,它指在通過讓學生自主完成節日小報設計任務,活化學生的學習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有效應用與轉化。圍繞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節日小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一話題,詳細地闡述了如何利用節日小報這一教學形式,滲透數學文化,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和閱讀興趣。
關鍵詞:節日小報;數學文化;閱讀興趣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將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小學數學的基本教學目標。數學文本閱讀理解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數學教師務必在日常教學環節中高度重視。一般來說,數學文本閱讀主要涉及數學知識、數學發展歷史、數學家故事等展現數學思想、數學規律、數學方法發展演變進程的內容。然而根據調查發現,現階段很多小學生對數學文本的閱讀興趣普遍較低,有效閱讀時間很短,讀著讀著就很容易分心走神,起不到數學文本閱讀的作用,更無法深刻理解體會數學知識及數學規律背后隱含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精神與數學文化,這些成為現階段阻礙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的絆腳石?;诖?,提出了應用節日小報這一成熟的教學形式,通過在其中加入數學知識、數學家小故事、數學規律發現史、數學思想發展史等內容,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與認知水平。
由于節日小報從設計、編排到制作都側重于學生的自主完成,更強調動手實踐,這與數學知識課堂教學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都實現了高度契合與互補,因而更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節日小報設計制作為載體,在其中融入數學文化知識,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吸收轉化,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內生動力,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不衰減。具體而言,在節日小報的內容編排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編寫趣味性強的數學家小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今中外,有很多杰出的數學大師,他們為人類數學文明的發展及數學規律的發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大大地推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教師在安排節日小報制作任務時,可以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圍繞“數學家小故事”這一設計主題,自主搜集課外閱讀素材,把自己最喜歡的數學大師的小故事編寫在自己制作的數學小報中去。例如,著名的數學家,享有“數學王子”之稱的高斯,在他八歲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課上,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快速地將“1+2+3+4+…+98+99+100”這個算式計算出來。八歲的高斯在老師剛剛寫完算式后,立馬脫口而出5050。原來小高斯利用的是“倒序相加法”。當然,諸如此類的數學家故事不勝枚舉,如小歐拉智改羊圈的故事,我國偉大的數學家華羅庚立志歸國的故事,陳省身先生、丘成桐先生苦心求學、刻苦鉆研的故事等都是寶貴的教學素材。數學家小故事在節日小報中的加入,既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從小培養學生刻苦鉆研、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
二、穿插數學規律發現史,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數學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偉大財富,對于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數學規律和數學原理的發現往往是一個漫長艱辛的歷程。教師在安排節日小報制作任務時,也需要顧及這部分知識的穿插,讓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規律發展史,認識到科學探究過程的長久與艱辛。我們以數學最基本的元素“數”的產生為例,“數”是伴隨著人類進化過程及人類歷史文明發展過程而逐步演變的。遠古人通過“結繩”“碼放石子”“刻標記”的等方式計數;在我國古代的甲骨文中也曾經發現了計數的符號;現代我們使用的數字是阿拉伯數字,它是由希臘人創造發明的,后來阿拉伯人在此基礎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形成了今天的阿拉伯數字和十進制計數法。通過講解數學規律發現史,以數學規律為線索,增進學生對數學文明發展變化過程的了解,有助于全面、綜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滲透數學方法數學思想,促進學生知識的吸收與轉化
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這門學科的核心與精髓。數學課最高層次的教學目標不是教會學生多少數學知識,而是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與技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總結生活中常用的哪些規律知識是最能體現出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實用價值的,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一旦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后,勢必會點燃其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與原生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數學小報的編寫還有助于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發現交叉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有助于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以數學小報為載體,在促進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消化與吸收的同時,還教會了學生必備的數學思想與方法,演繹了數學文明發展史,展現了數學家不屈不撓、求實求真的研究精神,這些都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毛利敏.為什么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J].考試周刊,2019(36).
[2]劉生賢.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思考[J].教育革新,2019(2).
[3]劉余,溫紅巖.如何讓數學文化課數學味更濃厚[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6).
編輯 王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