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云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夠在有效閱讀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對如何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高效閱讀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對策漫談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能力與習慣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引導工作,要以良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高效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一、高效閱讀的概念
閱讀是學生進行知識內容獲取的有效方式之一,更是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方式之一。高效閱讀教學能在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高效化閱讀主要是指在“關鍵性概念+遞進閱讀+任務型寫作模式”的帶動下,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掌握正確寫作規律的一種閱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語言學能力,也能讓學生的語言學技巧有所提高,促使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有所提升,繼而在把握教學主旨的情況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感受文字的美感,在閱讀中進行語言內容的理解,在閱讀中實現教學的高效性。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閱讀教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
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能了解到,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依舊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但要注意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封閉式的教學,師生間的關系不對等,教師始終處于教學主體地位,單方向地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學生在此教學方式的影響下,自主閱讀機會不足,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用自己的閱讀過程代替學生的閱讀過程,導致雙方缺乏互動,學生難以進行主動的知識內容探究,這其實是有悖于閱讀教學要求的,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產生不良影響[1]。
(二)不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
受升學壓力等因素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卷面成績,不是很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和行為習慣。而現階段市面上課外閱讀讀物參差不齊,小學階段的學生則缺乏選擇優質書籍的能力與經驗,導致不能判定閱讀哪本書籍更好。另外要注意小學階段的學生人生觀與價值觀還處于形成階段,若是接觸的讀物三觀不正,不但難以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甚至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故此,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其認知特點的優秀讀物,而不是采用“散放”政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聽之任之。
三、小學數學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的對策研究
(一)選擇“好書”
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要讓學生獲得一些實質性的知識收獲,使得學生能在體驗美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美,學生能在感受閱讀魅力的同時,對閱讀有更好的認知度。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對于新知識和新技巧有很多的向往,甚至有的時候學生是渴望開展閱讀的,由于通過閱讀學生能了解到不同的世界,能感受到不同的生活。其實閱讀教學活動沒有想象中的復雜,教師可以為學生篩選一些有趣的閱讀材料,可以是一些插入圖片的書籍,教師再借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能引發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活動中就以課外閱讀《野鴨子》為例,在文章中穿插幾張小鴨子的圖片,小鴨子在河邊戲水,在岸邊散步,向著遠方遙望等,還有的小鴨子在與小伙伴嬉戲。這些系列描述能將每個鴨子活靈活現地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文章的整體渲染性更好,也讓文字更顯生動。學生對文章有濃厚興趣后,才能開展進一步閱讀。其實一本好書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在為學生選擇書籍的時候要慎重,盡量在滿足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為學生選擇他們喜愛的書籍[2]。
(二)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主要是在朗讀的基礎上開設的,學生通過朗讀能更明晰主人公的形象,更了解社會的現象,更能對主人公的思想精神有一定的了解度。現階段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書籍中有更為廣闊的世界,能通過書籍看到廣闊的世界,認識到清新美麗的自然環境,感受到人生的珍貴等。學生在閱讀中有更多新感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其價值所在,進而才能在不斷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過程中,更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
1.開展益智閱讀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在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著較高的興趣度。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舉辦閱讀心得交流大會的方式,帶領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如,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閱讀《手和腦的故事》,教師讓學生思考手有什么故事?腦袋有什么故事?手和腦都有什么故事?在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中,學生能自由地進行閱讀體驗教學,在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學生能在思考中對知識內容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悟,也能在吸收其他人看法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意識,從而使閱讀能力獲得提升[3]。
2.列舉名人榜樣激勵
榜樣作用是無窮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列舉一些名人名家熱愛讀書的事例。譬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故事,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周恩來、毛澤東等人的故事,教師能通過名人讀書的故事為學生樹立榜樣,不斷地激勵學生進行閱讀。
3.時常講解閱讀重要性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往今來,那些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都很喜歡書籍。這些名人都很喜歡讀書,在書籍中能發現很多知識內容,汲取更多的營養,開拓了思維,豐富了人的很多情感。所以,教師先要滲透讀書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從心底認識讀書的重要性。
(三)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后,學生會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但是興趣學習不代表毫無目的性地進行知識內容的學習,若沒有閱讀方法為指導,這樣的效果就變得微乎其微,失去了閱讀本身的意義。所以,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在會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譬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我的老師》的時候,不能讓學生盲目地閱讀,先要列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老師是怎么樣的人?”我和老師有什么樣的故事?老師的外貌特征怎么樣?教師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教師需要通過閱讀的方式發現問題,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較好的閱讀效果,進而能在深刻理解文章內容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高[4]。
1.引導精讀
閱讀教學需要做到“精”,在閱讀教學的時候要理解每個字詞的意思,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從而能在整個篇章內容理解的過程中做到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理解文章內容后,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內涵,并能在閱讀體會中感知知識。
2.引導速讀
速讀教學主要是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實施的,教師先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閱讀方式進行簡單的了解,也能在合理教學方案制定的過程中,從文章中提取關鍵的字詞,理解文章后能體會到作者的思想,繼而能在感受作者心境后獲得閱讀體會。
3.引入情景教學
教育本身的重點并不在于知識點的傳授,而在于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鼓舞,從而更好地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激發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教師應當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做到準確把握,從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使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夠更加自然、更加高效。要讓學生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不斷提高對閱讀的興趣。創設情境時,教師有多種方法可以選擇,但要注意創設出的情境所具有的引領活動。例如,在學習《黃山奇松》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與黃山相關的各種圖片或者影音資料。將黃山的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形態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生動地對文章當中所描繪的景象進行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你想象中的黃山松是什么樣子的呢?”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在大腦當中勾勒出黃山松的樣子,再與文章當中所描繪的樣子進行對比,對文章的內容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更加積極地開展閱讀活動。
再如,學習《二泉映月》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首二胡曲目,先讓學生通過對這首曲子進行欣賞,對這首曲子形成一定的印象,再讓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將會對曲目本身進行更好的了解。對作者的生平進行了解后,學生將會在學習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對文章進行深層次的體會。音樂的播放,能夠與教材文本當中的文字相互映襯,有效地將阿炳不幸的一生展現出來。教師還要繼續使用問題引導學生:“如果使用西洋樂器演奏《二泉映月》,是否仍然能夠演奏出這首曲子的精華,是否能夠將曲目當中的月夜之美以及阿炳心中的悲傷演繹出來?”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文本展開更加認真地主動閱讀,并在閱讀中對學生的情感進行熏陶[5]。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動力,是促使學生展現出更加認真的學習態度的主要因素。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配合,要讓學生在閱讀當中尋找到快樂。
語文閱讀教學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在充分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過程中實現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小學教師需要從興趣教學出發,不斷地指導學生,讓學生在掌握高效閱讀方式的同時,更好地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進而使學生能享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劉麗娜.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漫談[J].課程教育研究,2013(33):168-169.
[2]趙春生.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7(16):31-32.
[3]林玉潔.依托文本潛心涵泳: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的思考與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16(23):46-47.
[4]張子彪.淺談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35):51-52.
[5]劉廣元.淺談創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J].讀書文摘,2016(12):116-1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