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紅
摘要:高中地理學科有著很強的實踐性、綜合性特點,其中蘊含著無比豐富的創新資源,深入地開發和探究多元化的素材,更好地為教學所用,是目前創新教育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通過具體的策略和方式,在下面三種方式的啟發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巧妙地組織和開展創新教育,融入獨具特色的教學理念,深深地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方式,把握課堂教學的前進的航線,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引發學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地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創新教育;實施
二十一世紀,人類進入不斷創新的新時代,教育領域率先走在創新的前沿,通過各種教學渠道和方式,積極地進行教育教學的創新,賦予課堂新的面貌,讓課堂綻放出無比靚麗的光芒,帶動課堂教學整體效率的提高。但是在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為傳統的教學觀念,依然存在于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對于整體教學效果的提高,產生強大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創新教育的實施,可以說是舉步維艱,寸步難行。作為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教師,要立足教學實際,從多個教學途徑入手,深度地發掘教學內容,把創新教育真正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切實推進創新教學,促使學生創新素養和智慧的全面提高。那么,在實際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呢?
一、靈活地運用創新性的語言,誘導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于學生而言,創新思維的發展來自于教師的積極引導,而想要很好地吸引學生,就需要從語言開始,把創新與語言進行完美的統一,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正找到學習的快樂。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針對學科的特點,組織幽默風趣而又富有創新氣息的語言,更準確、科學地表述地理知識,把學生喜歡的趣味性語言,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創新能力。為此,高中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地理的意境,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充實地理表象,使學生聽課時如同身臨其境,聽后心馳神往,回味無窮,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講授《世界地理》(上冊)“七大洲、四大洋”內容時,用“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北冰洋”,既簡單又好記,重點也得到深化理解;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講述氣溫的日變化。這些趣味語言的運用,對地理課堂教學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使本來枯燥無味的地理課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學生也易于接受和掌握地理知識。
二、巧妙地采用創新性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新課改要求一線的教育者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把創新與教學有機的統一起來,這樣才能確保創新教育的深入進行。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更新教學思維,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對不同的問題提出質疑,不斷地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質,讓學生內心的創新欲望得到最大程度地釋放,全面推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比如在地理教學中曾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橫波為什么不能通過熔融狀態的外核卻能通過同樣是熔融狀態的軟流層?赤道上的風沒有地轉偏向力,那高空風是不是和水平氣壓梯度力重合?近地面的風是不是和等壓線平行?這兩個問題都有高層次的開拓求異性,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以豐富的專業知識解決學生的質疑,同時鼓勵學生的這一行為并加以引導,讓同學們對此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列寧說:“我們要用基本的事實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因而,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要改變觀念與方法,盡可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三、合理地應用創新性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與新課標緊密相連的,只有積極地運用不同的創新方法,激活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思維和意識得到最大化地開發,課堂才能充滿活力。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拓寬學生學習地理的范圍和領域,明確地告知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意義,把充滿創新的教學方法引入到教學中,最大程度地豐富和開闊學生學習地理的范圍,促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萌生出無限的遐想,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為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同時,還要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變“學會”為“會學”,再到“創造地學”。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一些沒有學習方法、不會鉆研問題的人。可見自學在當今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對青少年來說,更具戰略意義。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啟發他們帶著問題去研讀教材,去討論、分析、研究,教師只作“巡視”,作學習方法的指導,點撥其深入思考,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最后感到“學有所得”。
總而言之,創新是一個不斷變革的教學過程,只有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設計和研究,才能真正把創新教育落到實處。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從上述方式和策略著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有計劃地讓融入創新教育,鼓勵學生進行深入地思考,從中找尋有價值、有意義的信息,滿足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望,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使學生更加積極的探究新知,去親身感受和體驗地理學習帶來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云霞.淺談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創新教育的實效性[J].教育導刊,2017(03):136-137.
[2]宋衛華.開拓創新推進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改革[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8(1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