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摘要】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重要階段,是心理發展的突變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成長中產生的煩惱、焦慮增多等一系列問題,困擾著稚嫩的人生。教者可以嘗試用發展的眼光,激勵學生,抓住教育契機,融入育人的思想,帶出自信、自律的班集體。
【關鍵詞】自律;自信;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小學高年級學生與低、中年級的學生相比,控制和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逐步加強,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和寬慰的能力。因此,這個時期的學生的性格發展處于一種非常矛盾、變化無常的狀態之中。同時,他們的求知欲發展得很快,但自制力顯著下降,表現出容易固執己見、盲目地拒絕他人的勸告和建議。這些孩子就像窩在殼里的蝸牛,不敢在人前展示自己,生怕因此而引起別人的嘲弄,就時不時地伸出觸角,打探外面的世界。
班集體是學生成長的園地,班主任要拓寬視野,挖掘教學方式和教育契機中蘊含的育人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式,從而自信、自律。如何能帶出一批自信、自律的學生隊伍,當好學生的成長引路人呢?
一、集思廣益,共定班規,形成自律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老百姓們也希望教師嚴,認為嚴師出高徒。 小學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重要時期,處于心理發展的突變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明顯增強,情緒上表現為敏感、固執、偏激。教師如果采取高壓政策,就會把班級管死。我們一見到學生就面癱,學生像老鼠見了貓,班主任的權威表面至高無上,實則暗潮洶涌。我覺得這不是成功的班級管理。如果管理得過于人性化,又會亂糟糟,混亂的班級同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那么怎樣才能打造出一個自律的班級呢?
1.預設、分工,共定班規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第一次晨會課上,就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組織學生討論。班規應針對哪些方面制定,應主要針對學校的一日校園生活。(班主任充分預設選題)。二是合理分工。各組學生進行分工,分別負責從一個方面制定班規。這樣,小到紅領巾佩戴,飯菜不浪費,大到作業保質保量完成,校園安全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沒有懲戒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做不到,就讓學生將如何懲戒的想法簡明扼要地寫出來,交給組長,由組長進行整理。三是制定雛形,小組討論修改完善。請文字功底強的學生編織出班規的雛形,放到班級的QQ群中,學生自行閱讀后提出修改意見。最終,舉手表決后,半數以上支持就通過。這樣新的班規就出爐了。這種由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規,更受到學生的歡迎。即使個別違反了班規,受到懲戒也沒有怨言。班級有章可循了,同學們的行為就更自律了。
2.強化班干部責任意識,促使學生內化班規
心理學告訴我們,態度與品德形成的三個階段依次為:依從、認同、內化。班級管理僅僅靠班主任的高壓,學生只能處于依從的階段。班主任一旦離開班級,學生就如放飛的小鳥。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關鍵,學生只有從心底認同班主任的教育,并逐步將班規內化為自己的責任,班級學生才能真正變得自律。
在班規制定的初期,通過班會課討論班干部必須具備哪些品質?強調學習優秀的孩子不一定愿意為同學服務,不一定有較強的組織管理才能;有些同學成績平平,也有擔任班干部的潛質。然后開展輪流擔任班干部的活動,賦予每個學生擔任班干部的機會,讓學生真正參與班級管理,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通過這種方式,對每個孩子的能力有所了解,從而選擇出自律意識強的孩子擔任班干部,并鼓勵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崗位。選定班干部后,要及時地對每位班干部的職責進行細分,打印到紙上:明確他們需要做什么,做到怎樣的程度。每周召開班干部會議,了解班級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解決。同時確立監督機制,班干部也要受到廣大同學的監督,避免包庇和特權意識,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強化了班干部的自律意識。
3.抓住突發事件作為教育契機,鼓勵學生自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依托于班主任的一顆愛心。列隊時,我會幫他們把衣服領翻整齊;吃飯時會叮囑他們不要挑食,盡量吃完;下課時我提醒他們放下作業,眺望遠處,保護眼睛;放學時,我會囑咐他們注意避讓汽車,不在路邊玩耍逗留。對于犯錯誤的學生也盡量不當面訓斥他們,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分析,換位思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有一個學生,性格活潑,言行舉止很沒有規矩。我知道這是一個不想受約束的孩子,渴望通過一些特立獨行的行為來引起大家的重視。有一天,他進班上課遲了一些,他在門口喊報告后,很規矩地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我及時地表揚了他,我說:“你今天走得非常好,沒有一蹦一跳的,給人的感覺非常陽光、穩重?!蓖瑢W們也給出了熱烈的掌聲。他很不好意思地抓了抓頭發。我說:“看來沒有你做不好的,只是看你想不想做得更好。”從此,他對自己的行為有了約束。父母也驚訝于他的改變,他也變得更自律了。
4.拓寬學生視野,將自律輻射到周圍
自律不僅是對班規的內化執行,也要輻射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學生用自己的自律品格來感染家庭和身邊的人。針對現代人普遍是低頭族,大量年輕人沉迷于網絡等現狀,引導學生調查網絡對人們生活的不良影響,和學生一起設計調查問卷的內容,組織家長填寫并進行匯總統計,家長會上讓孩子們向家長們宣傳沉迷網絡對身心健康的影響,讓家長和孩子的親密度提高。教育學生督促家長合理上網,提升自律意識。這樣的活動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孩子們的行為,向社會積極傳遞了正能量。
二、驅趕學生內心的陰霾,打造自信的班集體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進入發展迅猛期,喜歡嘗試著從個性品質、人際關系、自我價值等方面來描述自我形象,由于理想自我的放大,大部分學生開始“追星”,網絡上一些消極頹廢的東西對孩子的價值觀影響很大,學生間的差異日益顯著,有些學生特長表現得比較明顯,還有一大部分學生表現出自信心不足。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1. 趣味活動打破學生心理防線,筑起自信的風帆
班主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一是讀一些著名人物的童年故事,利用晨會課說說自己的讀后感,激勵學生大膽表露心聲。二是和不自信的學生聊天,了解到他們動手能力其實挺強的,讓他們家長能拍攝孩子制作家常菜的視頻,讓其他學生看到他們的優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三是利用節日聯歡活動,比如六一兒童節(多設計一些合作類的小游戲)用團隊的力量幫他們建立自信。我帶的這個班在之前的迎新年拔河比賽中,歷年都是倒數第一名。這次從學校宣布比賽事項起,孩子們就帶著負面情緒,唉聲嘆氣,說肯定又是最后一名。我了解了這個情況,和孩子們一起觀看拔河視頻,練習拔河技巧,反復分組對抗,糾正姿勢。終于,在比賽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孩子們流淚了。賽后我鼓勵學生發表獲獎感言,有個孩子說,我們永遠不能輕言放棄。孩子們真的成長了!自信了!
2.延伸自信,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班級有一個學生,學習習慣很差,他進入了叛逆期,很不喜歡自己的爸爸,總喜歡和他爸爸對著干,認為爸爸就是一個修電腦的而已。有一天。老師要家長幫助下載幾部優秀的影視作品,他推薦了他的父親,老師當時夸獎了他爸爸,說他爸爸真是一位電腦達人,讓他轉達班級同學的感謝,同學們也跟著附和,他先有點疑惑,然后很興奮。我立刻抓住這個細節,布置任務:讓孩子詳細了解家長的工作。孩子們詳細介紹了自己父母的工作后,老師加以點撥,讓他們意識到即使現在自己成績平平,只要認真鉆研,以后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干出一番大事業。用家長的故事吸引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自己的人生,在學生心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潤物于無聲處。
優秀班集體的創建,不光靠個人的力量,還需要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班主任要打造與學生溝通的橋梁,創設孩子展示自我的平臺,把握教育的機遇,融入教育的智慧,熟悉學生的心理,才能帶出自信而又自律的班級。
【參考文獻】
[1] 張萬祥,鄭學志. 班主任工作的55個“鬼點子” [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2] 陳燕云.淺談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 [J]. 新課程(小學),2016(10):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