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術教育一直是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發展德智體美勞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也能起到發展學生個性,陶冶學生藝術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作用。生本教育理念下,廣大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本文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了生本課堂上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來開展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生本課堂;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分析
在我國素質教育中,美術教育一直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有些美術教師過于注重對美術理論知識的注入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也不利于構建生本課堂,更無法有效地通過美術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得到重視,這對提升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言意義重大。
一、初中美術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實施現狀
(一)學生沒有合作觀念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在課堂上學生和學生進行正常的合作就需要建立正確的合作學習觀念。但當前,初中生在美術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學生之間沒有合作觀念,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矛盾甚至會爭吵。這雖然有學生個性差異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學生缺乏團隊合作和小組合作意識,沒有正確地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性質。
(二)分組缺乏合理性
初中美術課堂合作學習模式長期收不到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就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分組不合理。主要是因為教師對學生分組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采取科學合理的分組方式,也沒有充分考慮小組成員之間的基礎學情,往往是采取就近分組的原則,這就會導致小組成員學習效果懸殊,整體的學習效果得不到均衡,有的學生因自身學習程度不高的原因,教師就很難在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看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立足升本,初中美術課堂小組合作探究實施策略
(一)科學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為了提高初中美術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其前提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保證學習小組的合理性。在分組之前,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美術知識基礎、個性特征和學生意愿等,保證班級上每個小組的差異能夠均衡,小組成員要盡量控制在5-6人,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刺激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更好地分析和討論美術問題,不會使小組成員差異過大,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表現,發揮好自身的引導作用。
(二)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與研究
若想提高合作學習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成效,還需要在生活實踐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應的教學任務的時候要針對性地對學生周邊的事物或是對美術元素的感知程度進行考慮,再以小組的形式組織學生展開相應的自主學習活動,合作探究和深入分析事物的內在本質。例如,在教學湘版美術七年級第一課《畫畫你我他》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說讓學生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運用某種造型方法表現出在身邊同學的特征;要注意人物的臉型和表情。教師可以先拿出《蒙娜麗莎》《凡·高的自畫像》,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這兩幅藝術作品中人物的特征,再讓小組內的每個人說說自己的特征,再讓學生集中討論表現人物特征的方法,加深學生表現人物特征因素的了解。
(三)實施有效評價
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在課堂上若想把教師所講授的美術知識全部吸收,對學生而言就顯得有些吃力了,因此,教師要將課外的實踐充分利用起來,積極引導學生努力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將課上所學的知識與課外發現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有效的教學評價在課下也能夠起到一定的監督和約束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包括在評價方式上也要積極尋求創新,摒棄傳統的只注重結果的評價方式,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再加上學生的互評、學生自評這四個方面將學生在課堂和課外的表現做一個綜合評價,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明確地了解自己學習的薄弱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同時,強化學生的集體責任意識,方能體現小組合作探究的實施成效。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本課堂上,合作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要注重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師生的通力合作下才能發揮出合作學習的實際成效。當前,我國中學教學改革的形勢比較嚴峻,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較深,因此,教師要把握好美術教學的真正內涵,才能真正發揮出合作學習模式的實際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璋月.在合作學習模式下初中美術教學效果探究[J].美與時代(中),2018(06):113-114.
作者簡介:何佳諭(1983.04-),女,漢族,籍貫昆明,最高學歷為本科,職稱為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教學,昆明三中呈貢學校(呈貢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