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俊浪
摘 要: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基本的社會規則保障了人們生活和工作的順利開展。在幼兒園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能夠給幼兒創造健康,愉快的學習環境。因此,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就要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運用不同的方法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為幼兒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區域活動;規則意識;培養策略
引言: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指利用教室空間建立快樂農場,娃娃家,科學角等幼兒自由活動區域,幼兒在這些區域里進行的觀察,游戲等活動統稱為區域活動。在幼兒園小班的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通過區域活動能夠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懂得自律,懂得尊重他人[1]。這對幼兒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具有深遠的影響。
一、依據小班幼兒特點,有針對的制定規則,并引導幼兒遵守
幼兒園小班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理解認知能力差,根本沒有什么規則意識,大多數幼兒在活動中,學習中都是隨心所欲的。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是在區域活動中,進行仔細的觀察,找出主要問題,制定一些規則,并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遵守相應的規則。規則的建立要精簡,只針對主要問題,要避免出現規則太多,幼兒記不住的現象。通過精簡提高規則的公信力和執行力。例如,幼兒在自由活動的時,都非常喜歡去快樂農場里玩。女孩喜歡里面的各種鮮花,她們會學著栽種,學著插花。男孩喜歡里面的各種工具,會學著用各種蔬菜做飯。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們心情愉快,不管不顧,歡聲笑語。活動區域經常會一片狼藉,各種玩具,花盆,花朵散落一地。這個時候,教師不要急于給幼兒建立規則,要將所有的幼兒都召集起來,讓他們觀察快樂農場的狀況,并提出問題。“你喜歡這樣的快樂農場嗎?”“為什么不喜歡?”“他們為什么會這么臟亂?”等問題,讓幼兒進行討論,然后引導他們收拾整理快樂農場,并告訴他們活動以后要將玩具用品都收拾整齊的規則,這樣幼兒學會整理收納的活動規則就應運而生了。制定規則以后,教師還要在以后的活動中進行觀察引導。對那些遵守規則的幼兒進行表揚,對不遵守的幼兒進行進一步的引導。確保所有的幼兒能夠養成遵守規則意識。
二、利用多彩的圖片,強化幼兒對規則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色彩鮮明,以圖畫為主的圖片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區域活動中不適合用語言給幼兒講述規則,應該將規則以圖片的形式粘貼在區域活動內,并結合圖片內容給幼兒做簡單的講解。通過圖片和教師的講解幼兒就會明白在活動中要怎樣遵守規則,并培養規則意識。例如,在活動區域內,針對不同的玩具收納區,張貼不同的收納圖片,在花朵的收納區張貼花朵的圖片,在蔬菜的收納區張貼蔬菜圖片等,讓幼兒學會分類收納。在垃圾區張貼垃圾要扔進垃圾桶的圖片。在手工區張貼手工用品不能隨意拿動,用完要及時收進收納筐等圖片,并將彩筆,橡皮泥,彩紙等圖片分別粘貼在不同的收納筐上。教師要帶領幼兒在不同區域就圖片的內容作出講解,并通過在區域活動的引導使幼兒逐漸明白如何分類收納玩具,垃圾要扔進垃圾桶,手工用品不能隨意拿動等規則,并逐漸形成規則意識。
三、通過區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一)活動開始前,引導幼兒熟悉活動中的規則
在區域活動開始前,幼兒教師就需要帶領幼兒熟悉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規則都有哪些,讓幼兒提前做好心里準備。這樣在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幼兒才能夠盡快的明白并記住相應的規則,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二)在活動進行中,加強幼兒的規則意識
幼兒園小班的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卻很強。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除了明確告知幼兒應該遵守的規則外,還要在活動中,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具體的指導,引導幼兒克服困難,自覺遵守并堅持執行這些規則[2]。從而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例如,針對收納整理玩具這個問題,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已經帶著幼兒通過圖片熟悉了相應的規則,但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玩的盡興時依然會忘記規則,將玩具扔的到處都是。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對幼兒進行有針對的引導,通過圖片提醒他們需要具體遵守的規則,以此來增加幼兒的規則意識。
(三)活動結束后,通過評價獎勵激發幼兒的規則意識
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帶領幼兒對區域活動進行討論總結,以此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并對活動中的規則進行評價,選擇出那些遵守規則的幼兒進行表揚,獎勵。讓幼兒明白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進而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小班的區域活動中,教師要依據幼兒的特點,采用多種方法,將規則意識貫穿于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使幼兒從小就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增強幼兒的規則意識,為幼兒以后的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小蓉.區域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 2017(4).
[2]陳靜怡.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方法探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7(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