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豐
摘 ? ?要: 相對于傳統的中職辦學模式,“產教結合、校企一體"辦學模式下,中職語文教學環境產生了很大變化。語文教學內容、模式、方法及學生評價形式需要做出相應調整。這對中職語文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一個因形勢需要強化教學效果的機會。
關鍵詞: 校企合作 ? ?語文素養 ? ?職業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教育部和國務院多次出臺文件,在職業教育方面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再次明確要“校企協同、合作育人”。雖然目前各地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推進速度和取得的成果參差不齊,但毫無疑問,校企合作將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對于以往的中職辦學模式,在“產教結合、校企一體"辦學模式下,中職語文教學環境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教學內容、模式、方法及學生評價形式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對中職語文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一個因形勢需要改進教學效果的機會。
一、中職語文環境的變化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各不相同,但對學生而言,與以往的中職學生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過上了半工半讀的生活。過去,學生基本在學校和家庭保護下學習生活、接觸社會,開展社會實踐的機會很少。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職學生一只腳已踏入社會,除了學習外,還要工作;交流的對象除了學生和老師外,還有企業的職工與領導;面對的環境,除了學校課堂外,還有企業車間或辦公室。
學生環境的變化間接改變了中職語文教學環境。以往的語文教學由于學生學習生活比較純粹,主要通過課堂講授語文知識,開展文學作品鑒賞,較少把語文和工作實踐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隨著學生過上半工半讀的生活,專業課程開始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學生在工作生活中不斷碰到語言交流問題和閱讀寫作問題,相應地要求語文課程對學生工作和生活起到某些幫助和指導作用。
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以往的語文教學受應試教育影響,一般比較重視讀、寫能力訓練,忽視聽、說能力培養。校企合作模式下因應半工半讀生活交流溝通的需要,聽、說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以往的語文教學重視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分析。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思想品位,是語文素養的重要內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仍然是重要的。但是,學生實訓和工作過程中碰到的語言文字問題,如閱讀專業書刊、撰寫工作材料、自學專業知識等,迫切需要利用語文課程給予解決或幫助解決。因此,語文課程必須更加重視與專業實踐相關的實用文體教學。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企業參與中職學校人才培養,可能會對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提出要求,也可能派出技師或職工參與課程和教材設計,甚至參與一些課堂教學,還會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一些職業實踐機會。這些對中職語文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改進語文教學的契機。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困境
受社會觀念影響,人們更傾向于讓優秀學生讀高中考大學,進入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大多素質較差,語文基礎薄弱,知識儲備、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熱情不如高中學生。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多少是希望學有一技之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能夠吸引學生認真學習的課程一般具備三個特點:有用、有趣、能懂。中職語文教學長期依照傳統普通高中教學模式,重視音形義、遣詞造句、篇章結構分析輕視聽、說能力訓練,重視教材講授輕視課外閱讀,重視知識傳授輕視實踐能力。文學鑒賞課則因學生文學鑒賞能力較低,一些學生難以投入其中。結果是語文課讓學生覺得枯燥、無趣、無用,上課學生沒興趣聽,有些想聽也未必聽得下,再加上沒有高考壓力,聽不聽無所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調動。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生活與職業實踐聯系更加緊密。這種教學模式不改,語文課程將更難適應職業教育需要。
三、中職語文教學的改革
中職語文有別高中語文之處在于高中語文以應試為導向,中職語文以能力為導向。校企合作之下,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趨勢更加明顯。有鑒于此,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更加注重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通過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學習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更加有體驗感、更加有趣味性,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語文能力之于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要做到這一點,中職語文必須在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學生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
(一)編寫校本教材
通用的中職語文教材雖然在編寫上比較嚴謹,有些有很強的職業色彩,考慮到普適性,很難照顧到具體學校具體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有條件的中職學校應該考慮編寫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要打破生硬呆板的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重視職業特色,重視情境設置,重視實例教學。閱讀材料要盡可能切合學生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部分經典篇目雖然優秀卻脫離學生實際,超出學生接受能力范圍,最好不要選入;相反要選入一些輕松活潑、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文章。教材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實踐和專業實際,如旅游服務專業,可以編寫圖文并茂的景區介紹、職場工作禮儀,并創設服務場景,訓練語言表達;機械電子類專業,可以編寫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由學生自主解決或合作解決。校本教材要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特別是經常指導學生參加工作或實訓的教師編寫,最好能邀請企業專家參與編寫。
(二)激活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總方向是改變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由于普適性的教材很難照顧具體專業具體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校本教材不可能把學生工作和生活中發生的重要問題全面考慮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工作需要靈活處理教學內容,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職業素養。
在教學方法上,以下教法比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
1.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相應專業的職場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思考處理問題的方法與做法,在寫出解決問題方案中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案例中的語文問題既能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又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合作學習法:教師可以引入現實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或者上面提到的職場案例。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合作討論解決辦法,然后推選代表發言或者提交解決方案,多個小組可以進行競賽。在這個過程中,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現場教學法: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實踐平臺,把語文課堂搬到工作場所,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工作進行指導;或者在參觀工作場所過程中教師及時講解、點撥。這一教學方法比較適合文科類學生,如文秘專業、旅游服務專業、會計電商專業等。
4.模擬教學法:現場教學機會可能不會很多,教師也可以設置場景模擬職場環境或某些生活環境,開展實踐性語文教學。例如小說、戲劇教學可以用角色扮演方式進行;例如可以根據專業內容把課堂模擬成車間會議,教師作為車間主任組織職工介紹工作經驗;或者模擬成工作室,或者模擬成辦公室,教師以主管或領導的身份帶領學生組織開展工作。通過這些教學活動,訓練學習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閱讀寫作能力。
5.引導閱讀法:語文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能力決定了學生的自學能力,閱讀數量決定了學生的知識量,閱讀鑒賞能力決定了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閱讀習慣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修養層次。傳統語文教學雖然重視閱讀訓練,但很多時候因為閱讀材料理解難度較大且缺乏趣味性,反而破壞語文素養較低的學生的閱讀興趣。中職學生恰恰就是這個層次的學生,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擅于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引導閱讀時,閱讀材料要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層次,不能追求只閱讀經典作品,因為讀懂經典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閱讀能力;不能過于追求思想性,因為思想深刻意味著難懂,說教色彩過于明顯意味著缺乏趣味性;只要內容健康無害,閱讀材料就要盡可能對學生友好,讓學生感覺親切喜愛。只要學生有了閱讀興趣,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再加上教師的適當引導,自然就會漸漸喜歡上層次較高的作品。
(三)改進學生評價
普通高中對學生的評價,考試成績是主要依據。中職學校一般會綜合作業完成情況和課堂表現。但這樣仍然不足以反映學生真實的語文應用能力。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還參與工作,評價內容更趨于多元化。
語文考試一般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成績當然可以作為學生評價內容之一,但比重應該適當降低。聽說能力的考評應該列入學生評價內容,具體可以采取面談、面試、討論、演講等方式。職業能力中,職業道德和團隊合作精神是重要內容,因此可以通過完成語文類團隊任務考察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敬業精神。校企合作下,企業可以通過對學生實習或工作的有關表現進行評分,參與評價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結語
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人才實用性與實效性,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人才的辦學模式,以能力為導向的特點極為明顯。語文教學應該緊靠這一點,注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注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注重職業能力對語文教學的要求,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海燕.中職語文教學要突出職教特色[J].職業技術教育,2014(17):53-54.
[2]孫花.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6(34):52.
[3]李曉娟.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職語文的未來發展[J].現代職業教育,2018(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