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靜仙
【關鍵詞】 初中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01—01
“自主學習”的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探索性學習態度和創新精神發揮自身優勢和潛能,自主獲得知識和創造的本領,使自身的素質得到優化。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職責是組織、幫助、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因此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轉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教師要更新觀念,確立以發展學生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目的,進行方法指導,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和優化獲得知識的過程。
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教師應注重激發學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求知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要使學生有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應該首先幫助學生確定學習長遠和短期目標,學生根據目標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其次,教師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有做好對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發現優點及時給予鼓勵,以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中應當放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去探索、研究、去發現問題,分析并解決問題。只有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思,才能激發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去鉆研,去探索其中的奧妙,讓學生從原始的“看熱鬧”的低層次水平上的有趣,以及想動手的操作層次上的誘惑力轉換成更深層次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旦被激發,疑問自然形成并想辦法解決,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一定會得到鞏固、強化和發展
二、將“自主學習” 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
以往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給學生灌輸知識,而輕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在課改課堂中,要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每一個過程中,體驗自主學習的方法,從而達到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科學設計預習活動方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主題來源于教材內容、實驗、生活實際等方面,應當讓學生善于從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活動中留心觀察,感到平淡中有新奇、細微處有學問,將第一思考時間還給學生,將第一表達機會還給學生。其次,利用化學實驗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倡導學生的內在發展,體現知識的生成性。教學過程中在關注是否完成預設目標的基礎上,更應重視實驗教學的生成性,讓實驗教學成為一個個活的流動的進程,成為不完全在預設之中的體驗過程。第三,創設問題情境情景,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就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實現自主探索性學習。第四,合理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合理的感受、理解,及時滿足學生合理需求。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
三、關注學生的多元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對弱勢學生應投入更多的關注,必須了解他們原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技能領域的發展水平,并重點考慮給他們必要的學法指導。不能簡單地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問題,而是要把學生之間的差異看成是教學的資源,教學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藝術地利用這一資源,使學生之間發生實質性的互動,實現教學增值,也是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保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弱勢學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視其轉化工作,實施因人施教的原則,分層推進,滿足弱勢學生的學習要求,使每個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確立弱勢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于學生中的巨大學習潛能開發出來,也是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
自主學習在化學教學中的實施,充分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我們每位化學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營造一個民主、 團結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建構新知并加以內化,強調自我的感悟與發現,并使之成為學生生成新知的基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