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香
【摘要】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學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學科。首先,小學數學知識是學生開展理化學習的基礎,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后續的學習難度;其次,小學數學與大眾的生活之間具有較為直接的聯系,加強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能夠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但是,在小學教學中,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使得其在學習過程中會形成較大的學習障礙。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形結合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形結合 ?教學應用 ?教學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27-01
在小學教學階段,相較于其他學科來說,數學教學的抽象性以及復雜性比較強,整體的難度較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就需要調整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結構,結合數形結合的理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分析滲透,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此外在結合這一思想進行教學時,教師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能力, 適當地調整教學難度,保證學生的穩定發展。
一、應用數形結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缺乏,使其在進行習題解答的過程中很難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最終形成教學障礙[1]。其次,在小學數學中,有許多具有較高抽象性的知識,例如幾何圖形、一元一次應用題以及統計概率等等。倘若結合傳統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那么就無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造成教學影響。因此,在開展抽象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就可以融合數形結合的思想,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對“雞兔同籠”的相關應用題進行學習時,就可以開展如下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兩只小兔子以及兩只小雞,并用紅色的粉筆畫出它們的腳。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在黑板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呀?”通過計數,學生會給出“4個”這個正確的答案。之后教師可以繼續進行提問“那這四個小動物分別是什么呢?它們有什么區別呢?”當學生能夠發現兩者在腳的數量上存在不同時,教師們就可以引進雞兔同籠的相關問題,加大教學的深入,引導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問題進行分析學習,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效率。
二、應用數形結合,完善學生的思維框架
在當前的教學環境中,陶行知先生的生命教育理論逐漸開始得到教師們的認可,并開始被教師們廣泛地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在陶行知先生的理論中,其曾經指出“生活即教育”,意思就是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效率[2]。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就可以站在生活化的理論上,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推動學生思維框架的形成。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許多與生活內容相關的知識,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幾何運算時,就可以開展如下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些簡單的教學課件,并在課件中制作一些簡單的碗盤的圖片。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們可以先為學生提出一個教學問題“同學們你們在家都有沒有幫爸爸媽媽洗過碗呀?”當得到學生的回應后,教師們可以調出教學課件,并為學生營造好教學的情境“今天壯壯同學在家里也幫媽媽洗碗了,但是由于他的不小心,造成了一些問題,你們能夠幫助他嗎?”之后教師就可以結合洗碗以及不小心摔破碗的情境引導學生對碗的數量進行計算,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也能夠豐富學生的德育思維,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
三、應用數形結合,加強學生的知識記憶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最常接觸的知識類型就是定義以及公式。在解題以及學習的時候,公式會為學生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在小學階段,教師也通常會組織學生背誦大量的公式內容。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數學公式的種類比較多,其中的差異性比較小,在記憶的過程中,很容易形成混亂的情況。甚至部分學生會因此喪失學習的積極性[3]。因此,在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學習記憶時,教師就可以對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應用,通過圖形引導學生形成記憶,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記憶長方形的周長以及面積公式時,就可以進行如下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兩個相同的長方形。然后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周長的定義。比如,教師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圍著長方形劃一圈,然后告訴學生這就是周長,并給出學生不同邊長的長度,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釋以及圖形內容進行邊長計算;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面積的相關知識,在另一個長方形上,應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對長方形內部的范圍進行描畫,并滲透相關的定義理念。之后結合相同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計算,以此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四、應用數形結合,拓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除了理論性的定義以及公式知識外,學生還需要掌握一些數量關系的知識。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通過口頭敘述的方式講解這部分內容,加之學生對教師的恐懼以及敬畏,使得其自身無法深入了解知識,也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最終造成教學障礙。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將數形結合的思想與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加強學生理解,拓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比如,當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單位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時,就可以通過植樹的數量關系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移,通過多媒體設備制作植樹問題的表象內容,加強學生思維的發展,以此有效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此外,在結合這一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數形內容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連接性,以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合理的教育滲透[4]。
綜上所述,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味地引導學生進行習題訓練是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的,甚至這種過于枯燥的教學方式還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對學生形成較大的學習壓力。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思維中,教師就可以對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合理的應用,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研究,在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掌握。
參考文獻:
[1]房久波.數形滲透,思維開花——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79.
[2]胡香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80.
[3]韓英,殷愛明.數形結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9(01):83-84.
[4]張德飛.“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8(3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