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高穩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學思維;數學概念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138—01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學習與反思。書籍、資料、網絡等為我們學習以及獲取知識提供了很多方便。同事、才高年長者為我們提供了指導與經驗。
數學這門學科十分注重思維,學生從小學過渡到初中以后,他們的數學思維也應該從簡單的數理運算逐漸過渡到推理與邏輯證明過程中來,這也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大蛻變。然而,許多學生在這一次蛻變中卻徹底掉了隊,從而導致對數學這門學科徹底失去信心,也沒有絲毫興趣。
一、數學教學現狀
1.小升初考試中,好多小學生能夠把數學考成高分,甚至有考滿分的也屢見不鮮,進入初中以后,第一學期,基本能夠維持現狀,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吃一大敗仗,數學不及格,或勉強及格。七年級第一學期,數學主要學習的是有理數的混合運算,與小學數學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引進了負數這個概念,學生只要掌握負數的概念以后,由于算理與小學一致,因此本學期數學成績較為理想,學生也充滿信心。第二學期初,七年級數學內容是相交線與平行線,第一學期的有理數運算就告一段落,數學學習就由很單純的數理運算上升到簡單的幾何推理、證明以及簡單的幾何計算,這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猶如跨越一個較大的臺階,其中,有部分學生就邁不過這個坎,掉隊的,泄氣的,失去信心的等等。
2.七年級數學學習的又一個難點就是不等式的學習,這將又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道坎兒,部分學生又將在這里掉隊,難貴乎,每逢開家長會,總能聽到部分學生家長有這樣的聲音“我家xx在小學的時候數學成績很好啊,怎么到了初中就不行了?”由于小學整個階段對于等量這個關系的根深蒂固的學習,造成學生很難建立不等式這個概念。不等式的學習也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又一大板塊,也是一個難點,部分學生對不等式的學習很難適應,這無疑對于數學的學習又是雪上加霜。
二、解決方法
1.由于七年級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局限性,不可能像我們老師一樣對整個初中數學有一個系統的認識,學生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往往是被動的,盲目的接受知識。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作用,這就要求我們要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從小問題入手,從最簡單推理題型講起,讓學生在聆聽我們講解的過程中,感受,體會老師是如何分析,解決問題的,讓他們在模仿中體會,慢慢探索。
教師要注意對問題的引導,給學生積極的思維誘導,啟發,最后,讓他們自己明確推理過程,又該如何寫,最后順理成章。證明推理題目的選擇要精也要簡,要做到短小精悍,要竭力避免繁瑣的證明與推理。對于剛學習邏輯推理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我們要給他們呈現一個簡單明了的課堂,讓他們在具體題目中體會對具體定理,數學概念的運用與理解。如果,我們在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的初步培養中能夠把握以上幾點,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至少會減少一些學生對數學這門課過早地失去信心。
3.在七年級數學學習當中,要擺脫小學固有的數理純運算對學生思維的限制。隨著學習階段的提高,要讓學生明白,數學的學習與教學是一個不間斷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組成這個上升的階梯就是不斷地產生新的定理、概念、新的算理,這就要求學生積極轉變學習數學的方法與思維。對于新的運算規則或者算理的出現,要用類比或者對比的方法講清楚其來源與用法,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接受是充滿疑惑的,我們要及時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變化和其存在的疑惑而給出及時的解答。其實,實用有效的課堂就是要讓本節課充滿爭議與疑惑,而我們就需要巧妙適當地給與學生解答與思維上的引導。對于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掌握與運用。學過之后馬上就用,要選取針對性強,適用性強,最能解決本節課堂知識點的例題與練習題,通過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理解。對于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掌握與運用,我們必須要做到學與練齊頭并進,溫故而知新,只有對上一個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熟練掌握,我們才能夠進行下一節課的講解,知識點的銜接過渡就很自然。每個知識點之間也就能夠做到環環相扣。
因此,對于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掌握與運用,我們總體把握的一個宗旨就是學與用。學生要把握好學的環節,我們要把握好教這一環節,即課堂的有效性與適用性。學生只有通過反復練習,在練習中仔細揣摩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原理。這樣,對于初中階段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掌握與運用,我們在七年級的學習過程中就做到了很好的鋪墊。
總之,在七年級數學的學習與教學當中,我們應該把握兩點,即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與新的對于數學概念,運算規則,算理的掌握與運用。只要做好這兩個環節,我們也就為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頭。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