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育
【摘要】部分教師依然延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構建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關系,這樣不但會弱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還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熱情。為了更好地提高我國數學的教育質量,我將以高中數學為教學案例,針對如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輔助功能的教學策略展開初步闡述,以此希望深化我國教育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輔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55-02
教與學是一體化的流動過程。部分教師將教學注意力放在他們傳授理論知識層面,忽略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造成課堂死氣沉沉的局面,這將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之路,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數學是一門注重思維邏輯的學科,如果教師采取照本宣科的灌輸方式傳授數學知識,那么學生必然不能深入思考數學問題,致使他們只會做數學練習題,而不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在高考中失去其核心競爭優勢。下面,我將基于本文主題提出三種教學策略,以此給予教師一定的啟發。
一、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展開自主預習活動
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不斷向前邁進新的階梯。在教育條件較簡陋的年代中,教師只能依靠紙質媒介傳播理論知識,學生有時候會因為無法看清黑板而感到困惑,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也只能在課下到辦公室尋求教師幫助,造成他們學習很大的不便。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生產力的提升,我國的教育傳播方式發生了顛覆性轉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支柱。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改變只能線下教學的單一途徑,幫助學生順利展開自主預習活動,養成他們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學習“指數函數”時,我先通過多媒體軟件針對指數函數定義錄制了五分鐘左右的微課教學視頻,將其發送到微信群中,讓學生自主下載觀看,或者根據他們的學習意愿搜尋其它微課資源;其次,我通過微信群的聯絡方式布置了幾道典型的指數函數習題,以平等對話的形式與學生就指數函數的概念進行討論,一是便于我明確學生的預習情況,二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指數函數知識,以便為高質量的課堂奠定扎實基礎。
二、小組合作探討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高考課程改革多次強調要避免學生機械化背誦數學知識的考核標準,這就意味著數學出題方式將會變得更加多元化和靈活化,同時也要求教師不能遵循陳舊的教學思想,而是要與時俱進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一切又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和積極思考數學問題的基礎之上。教師不能直接呈現數學觀點,要給予學生一定的主導空間,以啟發性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教師還要掌握好適度原則,不可過于將自身想法強加在學生身上,也不可過于無視學生的小組討論。
在學習“圓的方程”時,我先利用PPT課件導入了一則形象化的數學案例,根據此案例提問學生:誰能判斷一下這輛貨車能不能進入這個隧道?其次,我將學生分成三到五人的單位小組,示意各組自行設計探究思路和解決方案,我則走動在學生的座位中間,但沒有隨意地干涉學生的想法,而是認真傾聽他們的討論,當發現其有不解的問題時上前幫助學生;最后,各組上講臺前闡述和論證各自的數學觀點,各組之間可以展開辯論,從而營造輕松式和民主式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釋放內心的學習能量。
三、采取理論結合實踐,加強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
數學教育的本質在于促成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引導他們提出創新性數學論點,更加發揮其主體作用。數學思維是在實踐中得到升華的,也是在行為中進行構建的。因此,教師要實施理論與實踐雙向融合的教學策略,不僅要夯實學生的理論結構,還要關注學生的實踐應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意義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嚴謹地驗證數學理論知識,產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大膽闡明他們的數學論點,收獲滿滿的成就感。當然,教師也要客觀合理地指導學生的實踐行為,防止他們偏離數學本質方向。
在學習“正態分布”時,我讓學生選取生活中的某一具體事例繪制正態分布圖示,沒有規定作業的主題,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自由發揮。學生不僅要利用所學正態分布知識描述此事件的分布狀態和走向趨勢,而且還要呈現他們的實踐過程,可以借助視頻或者圖片形式,但需要結合此事例提出其獨特的數學觀點。學生將實踐報告以電子形式發送到我的郵箱,我負責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理性評鑒學生的學習言行,及時幫助他們進行查漏補缺。
學生是具有潛在能力的學習群體,教師還要充分信任教師,將課堂話語權適當放手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嘗試假設數學觀點和探究數學問題,以此形成其科學的求真態度,從而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同時,教師也要懂得放手的智慧,遵循理性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從而構建教與學的辯證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干.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19)
[2]李雪.高中數學教材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理解與實現[J].數學教學研究,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