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林
摘 要:物理是初中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門學科,隨著當前教育的不斷革新,多樣式的教學方式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而思維導圖以其直觀、形象的特點優勢,在眾多教學方式中脫穎而出。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和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分析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幫助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得以廣泛應用,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物理;應用研究
思維導圖,是一種主要以圖為教學工具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思維發展的路線圖,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到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利于將物理知識綜合起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化的教學方式,便于幫助學生形成形象、具體的知識結構、構建新型思維記憶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有效發展學生的多元思維,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以有效促進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結合思維導圖特點、優勢,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思維導圖作為有效整合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直觀、有層次地顯示知識的組織結構、連接方式,以及一些重要的觀點及事實證據,從而便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學習。透過思維導圖,不但可以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啟發學生的思想創造力[1]。物理知識抽象且較難理解,對于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初中生來說,學習更是難上加難。此時就需要教師運用一些新型的教學方式來教授學生物理知識。初中物理課堂中運用思維導圖,先需要教師充分了解思維導圖的有效特點,并加以分析,再結合教材內容中相關的物理知識、合理創設思維導圖,充分利用思維導圖的結構性全面、直觀地展現出各物理知識點之間存在的聯系,化繁為簡,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使其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下的物理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以及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物理八年上冊級第四章聲現象中的“聲音是怎樣傳播的”知識內容時,由于聲音是人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物理現象,因此教師先可以圍繞日常生活中關于聲音的現象進行直觀講解,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簡單的了解,其次根據聲音的各種特性、產生以及傳播途徑等來繪制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充分了解聲音的特征以及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更加清晰、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知識點的重點學習,從而促進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通過思維導圖突破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知識
初中物理教學,知識量是非常巨大的,同時教學任務也是艱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講解,還要引導學生發現講解內容與其他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做到物理各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學習能力并充分掌握物理知識,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突破解題難點、掌握多種解題方式,幫助學生多元思維的發展[2]。但僅僅靠教師的講解是不能充分做到的,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結合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把上述內容綜合起來,一一分析、重點突破,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重點、難點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不再存在懼怕心理,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三、思維導圖有助于提升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實驗是幫助物理教學的重要步驟,相較于化學教學中的實驗來說,物理實驗更加富有樂趣,也能讓學生直觀掌握物理知識。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踐使用能力[3]。物理教學課堂中,教學內容通常是較為煩瑣的,如果讓學生耗費大量時間來了解實驗規則、操作方式、實驗步驟、目的等,通常學生會出現一些煩躁、不耐煩等不利于學習的心理。因此,教師可以在進行實驗研究前,先把實驗的相關規則、操作方式、步驟等運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建立起來,使學生能更快速地了解實驗規則、實驗過程、實驗目的等,充分掌握各步驟之間的銜接工作,進而得出實驗目的,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加深學生對各知識點之間邏輯關系的理解能力,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中合理運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不僅能幫助學生明確各知識之間存在的關系,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還能有效開發學生的思維創新以及探究能力。同時,思維導圖直觀、形象的特性還能降低物理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后期鞏固物理知識的學習,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志軍.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8(11):19-20.
[2]高健,晨曦.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9,37(1):31-33.
[3]張國統.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018(28):96-97.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