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林
摘 要: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教學要求。小學生處在學習和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打下良好的文化素養基礎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為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指明方向。小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對民族發展的重要意義,愿意了解和繼承本民族的文化是每一名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民族精神;在語文學習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懷,社會主義道德品質和高尚的審美情趣是每一個小學生應該擁有的基本信念。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傳承途徑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進程的加速與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中國作為一個讓全世界人們為之矚目的國家變得鮮明而具有特色,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中國文化和學說漢語變成一種時尚,愿意到中國來交流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中國已經成為面向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舞臺。作為一名中國的語文老師,發揚和繼承本民族傳統文化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首要任務,結合日常教學實踐,總結教學方法為使中華文明經久不衰地傳承下去出謀劃策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社會責任。
一、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每一處字里行間透露出的都是古代先民智慧和文化的結晶。從結繩記事到摩崖石刻記錄的是從蒙昧到啟蒙的進程;從竹簡成書到洛陽紙貴書寫的是中華文明的輝煌。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中國獨有的文化傳統不僅孕育了本民族的生存發展,而且也影響了其他民族的進步。曾幾何時身著奇裝異服的外國使節鱗次櫛比魚貫而入來到中國的土地上汲取文化,學習文明。不過隨著近現代工業文明的崛起,傳統的孔孟之道遭到了顛覆性的批判。新民族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沖擊,一些探求中國未來發展之路的仁人志士或多或少地都帶有中國文明已經沒落,中國文化已經落后的思想,從而凡是古代的就必須打倒、必須變革的思想一度盛行。然而事實證明,丟到傳統就是失去民族的根本,失去思想的依托,變成新時代的“愚民”。傳統是我們的根,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驕傲,是站在世界面前與眾不同的身姿。找回傳統,弘揚繼承是每一個身處當代社會主義建設偉大進程中的中國人身負的重任,是成為一個擁有偉大民族復興理想的中國人的精神寄托。
二、如何讓小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一)意境感受法
中國傳統文化流傳千年,曾經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出輝煌的篇章。她的語言凝練簡潔、字字珠璣,她的意境優美、深遠悠長。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可以陶冶情操,怡情雅興;在欣賞優美的文章中喚醒中國人獨有的人文氣質,樹立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與抱負。
例如三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古詩學習,在“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詩句中感受春天,寫景敘事、以物寄情在韻律中贊樹頌春,表達情感。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比成女子,把初晴后雨時的山光水色寫得空靈絕艷,意境非凡。這些詩句讓人不禁泛起聯想,甚至產生想去看一看的沖動,這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只有中國人和深知中國文化的外國人才能感受到的意境之美。
(二)書法練習法
中國傳統書法講究運筆著墨的法度;講究字與風骨的表現;講究文房用品的雅趣。總之,書法已經不單單是寫字這么簡單的事情,里面蘊含著文人墨客的崇高精神世界與寄托,也是中國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民族精神的展現。小學生練習書法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最好途徑之一,在臨摹書法的過程中感受“顏筋柳骨”的風度,感受草書的“狂”、行書的“暢”、楷書的“正”隸書的“遒”,在紙與墨的交融中陶情冶性,增強審美、健全人格、樹立品質。
(三)朗誦傳承法和現代寫作法
中國古典文章一般篇幅不長,格律嚴謹,朗朗上口,適合朗讀背誦。例如一些古詩就非常適宜背誦。同時小學生在大聲朗誦經典文章時可以積累詞匯,增加語言表達能力。一些有趣的寓言和成語故事成為學生在日后的寫作或口語交際的素材來源,增加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如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守株待兔》《驚弓之鳥》的故事之后讓學生寫一些觀后感抒發自己的想法,以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消化。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夸父追日》和《女媧補天》之后寫一篇《我所知道的神話故事》的小作文,達到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的教學效果。
三、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關系
學習中國古典文化固然重要,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今時代是一個現代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如果一味講求繼承傳統就會回到過去故步自封,封建落后的歷史倒退當中,但是若一味追求先進的科學技術而忽略人文思想的話又會失去信仰,迷失方向。所以說把握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關系,用辯證的思維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把小學語文課堂變得多姿多彩富有特色是每一名小學語文老師需要探索的方向和目標。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有效進行傳統文化的傳承是符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導的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偉目標的一個小小的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
[1]馮實.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4):35-37.
[2]王立東.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2(3):101-10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