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穎
摘要:閱讀一直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協調發展,甚至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一生成長。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全面優化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感受,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不斷拓展小學生的閱讀視野,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完善小學生的閱讀思維。本文將從據實確定議題,整理群文閱讀素材;組織閱讀探究,深化群文閱讀理解兩個層面去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策略探究
常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以單篇閱讀為中心的,忽視了各篇課文的內在聯系,使得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呈現出碎片化、單一的特點,難以及時在同類型文本閱讀活動中遷移閱讀經驗,使得閱讀教學陷入了高耗低效的消極局面。針對這一現實問題,群文閱讀則可發揮重大功效。因為群文閱讀是根據某個議題選取一組文本,然后就這些文本的共性進行集體討論、生成閱讀規律的閱讀形式,可以切實改變小學生的單篇閱讀思維習慣,使其探究某一文體、體裁、主題文章的閱讀技巧,由此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借助群文閱讀去改善閱讀教學,構建“書香”課堂。
一、據實確定議題,整理群文閱讀素材
議題是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基礎要求,決定著群文閱讀的教學目的,影響著群文閱讀的素材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現實去確定群文閱讀的議題,讓小學生明確群文閱讀的目的與內容。然后,小學語文教師則可根據議題需求去整理閱讀素材,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一組文章,為群文閱讀做準備。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也要注意整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合理引入教材之外的文本內容,以便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就如《普羅米修斯盜火》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神為了給人類帶來光明而冒險去太陽神阿波羅處盜走火種,因此遭受殘酷懲罰的一個英雄故事,帶有強烈的神話色彩,內容引人人勝,趣味十足。其中,神話故事是人類文化史上的奪目的瑰寶,蘊藏著優秀的美好品質,可以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經驗、道德情操。因此,筆者便以“中外神話大賞”這一議題組織了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諾亞方舟》《普魯米修斯盜火》這四篇文章組成了一組閱讀素材,希望學生可以通過中國神話與國外神話去探究神話文學的魅力,再以對比、總結去感受中外神話的區別,由此訓練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小學生的文學鑒賞素養,確保小學生可以在群文閱讀學習過程中把握神話故事的閱讀規律,以便在其他神話體裁的文本閱讀活動中遷移閱讀經驗,使其真正形成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二、組織閱讀探究,深化群文閱讀理解
(一)以小組合作探究實現群文閱讀集體建構
群文閱讀最大的特點是需要小學生全面把握一組文章的共性特點,由此完成集體建構。但是,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理想,很難獨立完成群文閱讀所提出的集體建構任務。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形式去展開群文閱讀,充分發揮每個組員的閱讀潛能,促使小學生通過合作、共享來把握群文閱讀的共性特點。
就如在《桂花雨》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通過課文閱讀了解了作者琦君的童年生活,以及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體會到了作者的鄉愁。在閱讀時,不少學生都為琦君的文學功底所打動,認為《桂花雨》的語言十分細膩,所以對這個作者的其他文學作品產生了閱讀情緒。于是,筆者就以“琦君之作”這一議題組織了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并以《三更有夢書當枕》《與我同車》《留予他年說夢痕》這三篇文本作為群文閱讀素材,將4名學生分到一組,希望學生可以積極展開小組探究。在小組探究活動中,每個學生負責誦讀某一篇文本,歸納文本大意、劃分段落結構,積極分析各篇文章的主題思想。然后,學生則可分析琦君的文學成就,歸納這四篇文本的共性特點,比如,文字優美、融情于景、哀傷婉轉等等,結合琦君的人物生平進一步把握琦君的寫作風格。由此,小學生則可形成共性認識,優化自己的閱讀思維。另外,學生也可通過本輪群文閱讀活動總結散文文本的閱讀技巧,提煉閱讀規律。
(二)通過生生共享分析單篇文本的語言特色
雖然群文閱讀是以多篇文本統一閱讀為基本形式的,但是最基本的教學目的是要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其對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理解。因此,群文閱讀并不排斥單篇文本的內涵分析、語言品析與主題探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注意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完善單篇文本的語言特色分析活動,鼓勵小學生分享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使其進一步感受各篇文本的特色,由此深化群文閱讀的教學程度。其中,小學生在閱讀中會不自覺地代人自己的人生經歷、情感體會,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自主表達,共享閱讀經驗,從而全面優化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
就如在《三顧茅廬》一課教學結束之后,本班學生對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產生了濃烈的好奇之心,所以筆者便以《草船借箭》火燒博望坡》《空城計》《三顧茅廬》這四篇文章組織了群文閱讀活動。這四篇文本都是以諸葛亮的事跡為基礎的,所以本輪群文閱讀活動可以讓小學生對諸葛亮這一歷史人物產生全面了解。在閱讀時,學生首先要積極應用故事體裁的閱讀技巧去歸納各篇文章的寫作結構與故事的發生過程,再以單篇深人探究去總結各篇文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由此實現深度閱讀。同時,小學生也可在組內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講述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故事內容,由此實現閱讀交流,認真聆聽同伴的閱讀感受,豐富自己的閱讀理解。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是為了讓小學生們在閱讀課上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狀態,逐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突出小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引導小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鄧輝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2-53.
[2]徐玉秀.淺談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41):82.
[3]胡愛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群文閱讀模式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82-83.
[4]劉娟.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偏失與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