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
【摘 要】“作業盒子”是伴隨現代化教育資源的不斷發展,而生成的一種新的教育軟件,在當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作業盒子”,能夠落實翻轉課堂的構建、實現作業的針對性指導,也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的負擔,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關鍵詞】作業盒子;高中數學;有效教學
“作業盒子”是北京知識印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發明的APP,通過作業的數字化和數據化切入日常教學場景,為師生提供的移動作業工具,作業盒子通過打通K12全學段、全學科的作業場景,構建了從工具到內容再到大數據的智能教育生態。而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借助“作業盒子”的優勢,實現有效教學。
一、落實翻轉課堂構建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在當前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自主進行數學知識認知的能力,也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而“作業盒子”的出現則能有效促進這一教學模式的落實。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并結合自身學習的效果,在“作業盒子”中進行習題的解答,從而檢驗自身自學的效果。隨后,教師根據“作業盒子”中的反饋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從而基于學生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促進課堂教學的翻轉。
例如,在《函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的教學前,教師就可以借助“作業盒子”的優勢,促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落實。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讓學生自主預習本節課中的“函數的概念及其性質”等知識,并讓學生在“作業盒子”中進行相關習題的練習,檢驗自身進行學習的效果。隨后,教師從“作業盒子”中習題的解答情況,了解班級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情況,從而結合學生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中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彌補學生自主學習的漏洞,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的翻轉。
顯而易見,在對學生進行高中數學知識的講解中,教師能夠利用“作業盒子”的優勢,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從而落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二、實現作業針對指導
在“作業盒子”中,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學習情況,以及自己對題目的解答情況,直觀展示給教師,讓教師了解到學生已經認知了的數學知識,以及學生在理解中還存在偏差的數學知識,從而讓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認知情況,進行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的針對性設計,讓學生在接受教師的指導中,能夠逐步彌補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查漏補缺中提高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直線的方程》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先對學生講解“直線的點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等基礎數學知識,讓學生可以從理論上認知本節課的內容。隨后,教師讓學生利用“作業盒子”進行習題的解答,檢驗學生對本節課數學知識的認知效果。緊接著,教師通過“作業盒子”中的數據統計功能,了解學生的習題解答情況,從而根據分析明確班級中絕大部分學生對本節課中某些知識認知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基于學生的實況,進行下一階段教學策略的優化,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腳步,解決自身在理解知識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對《直線的方程》這節課的學習效果。
不難看出,在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認知中,教師可以使用“作業盒子”的形式,獲得學生的認知實況,從而在針對性的指導中,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作業盒子”的產生將原本教師從辦公室中解放出來,也將學生從繁重的書包中解放出來,在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用“作業盒子”,能夠讓學生在客觀題直接填答案、主觀題直接上傳照片的過程中,減輕學生的書包重量,幫助學生減輕負擔。同時,應用“作業盒子”的形式,也能夠強化學生的自覺性,緩解學生以“沒帶作業”為借口不寫作業的情況,從而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直線、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質》的教學中,傳統形式下,學生需要在作業本上進行習題的解答,并在下次上課前,將作業本帶到課堂當中,讓教師檢驗學生知識認知的效果。而在當前信息化的教育視域下開展做作業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本節課中客觀題的答案,直接填充在“作業盒子”的軟件中,將主觀題的答案通過拍照的方式上傳到“作業盒子”中,減輕學生的負重,促進教師將辦公的地點從教室和學校中解放出來。
總而言之,“作業盒子”是一項具有多功能的教育軟件,能夠實現數學課程的翻轉教學、作業的針對指導,以及減輕學生的負擔等。但是,真正地將“作業盒子”的價值最大化,卻不是在一次數學課程的應用中就可以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在之后開展高中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也應當積極開發“作業盒子”的其他應用形式,結合數學課程的作業設計流程,從而構建完整地應用“作業盒子”開展教學活動的體系,促進有效數學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張穎.關于如何用信息技術整合高中數學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