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丹
摘要:為應對信息時代對思想政治課的挑戰,高職醫學院校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創新教學手段、改變教學理念、強化社會實踐、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對思政課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中心,讓思政課入腦、入心、入行。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混合式改革 以學生為中心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022-02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臨許多新情況、新任務、新課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十分緊迫,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說服力、感染力,讓思政課入腦、入心、入行,外化于行、內化于心,踐行在實際行動中,牢牢守住高校思政工作主陣地,是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構建“251”體系,形成思政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的觀念,堅持“明理啟智,升華精神境界;人文養德,培養高尚醫德;醫學養心,培育仁愛之心”的育人理念,本著“而向全體,重視差異,突出特色,服務學生”的基本思路,構建“251”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即“兩做、五素質、一規劃”。“兩做”
做合格建設者,引導學生將專業學習與提高綜合素質相結合;做可靠接班人,引導學生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以“兩做”為目標,培養又紅又專的醫藥衛生人才。“五素質”
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職業素質、發展素質。以“五素質”為內容,全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一規劃”
引導學生制定學習期間自我培養規劃并自覺實踐,以“一規劃”為措施,讓思想政治教育體系落到實處。
二、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1.改變教學理念
加強課程建設,創新教學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課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凸顯學生的中心位置,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一塊黑板、一張嘴、一本教材的說教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索思考的動力、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師生互動,進行深層次、多領域、多方而的交流。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專題式教學,堅持主講與研討相結合的集體備課制度,實施教學攻關行動。著力推進教學手段創新,統籌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建設,擇優推廣優秀教學成果。為了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鼓勵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教學案例視頻、微課、在線精品課程、云班課等教學資源,實現教學手段立體化、現代化。加強接收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可以利用閑暇碎片化的時間,自主學習,并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拓展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新的“主動學習”,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
2.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
不斷拓展思政課教學內容,按照“貼近學生、貼近社會、貼近時代”的原則,既立足于教材大綱,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教材的條條框框的限制,將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密切關注的問題等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在具體課程設計中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采取理論講授、小組討論、學生主講等教學形式,不回避社會矛盾和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成因和對策,在傳授知識點的同時,教師也要牢牢掌握在意識形態傳播中的正能量作用。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倡導啟發式、參與式教學,對與學生生活關系密切的主體,提前設置問題、安排選題,讓學生以分組的方式,課前分工查閱資料、制作課件、準備教學資料,讓學生作主講人,闡述自己的想法,老師作為點評人,指導學生的優點和不足,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既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的能力,又幫助學生全而發展。
3.強化實踐教學
進一步明確實踐教學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地位。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把實踐課納入教學計劃,提高實踐教學考核比重。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化,將每年完成12個小時的社會實踐和一篇調查報告作為考核標準,促進大學生了解體驗國情市情民情。著力打造實踐載體,繼續實施暑期“三下鄉”,鼓勵組建系級、班級團隊,擴大參與而;深入實施以“回家·知家·愛家 家庭課程”為載體的寒假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知家恩、感家恩、報家恩,進而承繼良好家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專業特色,日常開展志愿者服務和學雷鋒活動,覆蓋到全體大學生。拓展第“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促進教育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協同教育模式。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應用所學知識認識和解決社會問題。
4.結合醫學教育,突出特色,培育醫學人文精神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在教書育人全過程,深化“向學向善”主題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加強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萬州烈士陵園、三峽移民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各類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開展主題教育,弘揚三峽移民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結合醫學專業教育,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打造中醫藥文化節、512護士節等學校文化品牌。高職醫學院校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宗旨,將思政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緊密結合,堅持在學生中開展以“鑄造品格、陶冶情操、培養醫德、規范醫表”和“樹優良學風、創優美環境、育優秀人才”為主要內容的思想教育活動。以學校傳統的“科技文化節”“中藥文化節”“國醫節”“5. 12護士節”等為載體的特色文化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課外科技、文化活動。通過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結合方劑達標競賽、護理技能大賽、中藥浸液標本制作大賽、醫學臨床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科技實踐活動,使廣大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職業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水平、創新精神、適應社會的能力等都得到加強和提高。
三、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
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還處在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階段。一是線上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還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微課、微視頻、精品在線課程的制作和網絡資源、媒體資源的整合還處于探索階段;二是學生實踐活動的安排組織還需各個部門的配合及專項經費的保障;三是應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素質,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鼓勵教師結合思政課教學內容以及所承擔的課程項目開展實踐調研,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海梅,何建東高校思政課“四維驅動”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以湖北理工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8386
[2]張小勇,唐艷紅高校思政課“翻轉課堂”改革探討[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