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海金


摘 要:“轉化”思想方法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應用非常廣泛。“轉化”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六種:舉一反三,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來解決;數形結合,將抽象問題轉化為直觀問題來解決;數式轉換,將算術問題轉化為代數問題來解決;認真分析,將復雜性問題轉化為一般性問題來解決;列方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來解決;找準突破口,在等價轉化與非等價轉化中解決問題。
關鍵詞:轉化;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數學思維
一、“轉化”的含義和意義
研究、解決數學問題時,思維受阻或為了尋求簡單方法,或從一種狀況轉化到另一種情形也就是轉化到另一種情境,能使問題得到解決,這種轉化是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同時也是解決數學問題常用的思維方式。學生一旦掌握了“轉化”思想方法,對于激活數學思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轉化”的常用方法
(一)舉一反三,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悉的問題來解決
“轉化”思想方法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比較常用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轉化” 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幾何教學中應用非常廣泛,很多幾何問題的解決總離不開“轉化”思想方法。學生一旦掌握了“轉化”思想方法,就能激活數學思維,提高抽象概括思維能力。
例題: 用鐵皮做一個如下圖所示的工件(無蓋),需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這個工件的體積是多少?(如圖1)
這是一個不規則的幾何形體,不是圓柱體,雖然學生學習過圓柱的體積的計算方法,但是面對這個陌生的問題,似乎無從下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梯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梯形的上底與下底的和,這個長方形的寬等于梯形的高,
得出結論:梯形的面積 =(上底+下底)× 高÷2。
學生深入審視圖形(工件),從上面推導過程受到啟發,產生知識遷移,思維得到激活,明白此題就是要把這個形體(工件)轉化成有規則的幾何形體,即圓柱體。具體辦法就是用如圖1兩個同樣的工件,拼成一個底面直徑為15厘米,高為(46+54)厘米的圓柱體。
(二)數形結合,將抽象問題轉化為直觀問題來解決
數形結合就是把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幾何圖形的優勢,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比較直觀的問題來解決,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相結合,學生更容易理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認真分析,將復雜性問題轉化為一般性問題來解決
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有些條件比較隱蔽,要認真分析,才能將復雜性問題轉化為一般性問題。通過對一般性問題的解決,能達到解決復雜問題的目的。
例題:學校規定8時到校,小強上學每分鐘走60米可提前10分鐘到校,如果每分鐘走50米,可提前8分鐘到校。小強什么時候離家?家離學校有多遠?
把題中原條件“小強上學每分鐘走60米可提前10分鐘到校”轉化為“小強上學每分鐘走60米,可以多走60×10=600米”;把題中原條件“小強上學每分鐘走50米可提前8分鐘到校。”轉化為“小強上學每分鐘走50米,可以多走50×8=400米”。
(五)列方程,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來解決
在解答較復雜的、尤其是逆向思維的應用題時,用算術解可能不簡便,列方程解更為直接、順當,解法也較靈活,可以減少或避免錯誤和盲目性。
例題:某校有100個學生參加數學競賽,平均得分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男生比女生多多少個?
假設法解答:假設參加競賽的全部是男生,則共得:60×100=6000(分),與實際得分相差:63×100-6000=300(分),為什么少了300分呢?因為其中還有女生參加,少算一個女生就少算了70-60=10(分),現在少算了300分,就少算了300÷(70 - 60)=30(個),所以女生有30個,男生就100-30=70(個)。男生比女生多70-30=40(個)。
(六)找準突破口,在等價轉化與非等價轉化中解決問題
例題:如圖3 ,A、B是圓的直徑的兩端,甲在A點,乙在B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行,兩人在C點第一次相遇,在D點第二次相遇.已知C離A為80米,D離B為60米,則這個圓的周長是多少米?
本題可以“化曲為直”,把圓周上表示的路程轉化成直線上的問題來解決,把問題轉化為“甲、乙兩人分別從A、B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第一次在離A地80米的C點相遇,相遇后甲、乙兩人繼續走,第二次在離B地60米的D點相遇,問:“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就可以運用二次相遇行程問題的規律來解決這個問題了。
兩人在C點第一次相遇, C離A為80米,他們共走了一個半圓的長。在D點第二次相遇,他們一共走了3個半圓的長,甲走了80×3=240(米)。D離B為60米,那么半圈是240-60=180(米),所以,這個圓的周長為180×2=360(米)。
另外,有些數學問題,尤其是壓軸題,思維的靈活性、跳躍性比較大,是數學解題上的難點,用一般的等價轉化難以解決,那就要通過非等價轉化解決。非等價轉化能帶來思維的啟迪,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添減法”是非等價轉化其中的一種方法,即在原問題中添加或減去某些內容,以實現問題的轉化,從而謀求問題的解決。
例題:一籃雞蛋有若干個,若兩個兩個地數,余一個;三個三個地數,余兩個;五個五個的數,余四個。問:籃中至少有多少個雞蛋?
不妨設想,在籃里再多放一個雞蛋,那么原來的問題就轉化成另一個問題:一籃雞蛋有若干個,若兩個兩個地數,三個三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恰好都沒有剩余。問:籃中至少有多少個雞蛋?
這個問題就不難解答,這時籃內至少有2×3×5=30(個)雞蛋。去掉設想時放入的一個,則原問題也就解決了,即至少有30-1=29(個)雞蛋。
綜上所述,“轉化”是數學思想方法的靈魂。正如革命導師恩格斯說過:“這種從一個形式到另一個形式的轉變并不是百無聊賴的游戲,它是數學科學的最有力的杠桿之一。”“轉化”思想方法有很多,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特點,注意培養小學生的“轉化”思想意識,激活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淑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稅 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