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青
【摘要】低年級識字教學非常重要,在課堂中,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生本課堂理念,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多種形式主動、快樂地識字,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識字;策略;生本課堂;主動學習;互動;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忠實地執行教學計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活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就是“以生為本”的生本課堂理念。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基本上以識字為主,如何讓學生主動、快樂地識字,是我們低年級老師需要研究的問題。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識字量大,要求學生早識字、多識字、快識字,為以后的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為學生創設自主識字的條件,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處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并積累了一些策略。
一、“以生為本”,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事實上,一個班40多個學生,他們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著差異,在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的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每次教一篇新的課文,我總是先讓學生讀一讀課文后面的生字,讓學生說說自己已經認識了哪些字寶寶,是怎么認識的,讓學生認一認,說一說。例如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時,我覺得“比、長、短、把”這些生字已經多次在數學課中出現,我就讓基礎稍差的學生做一做小老師,帶領全班同學讀一讀,讀對了,就發他們獎卡,他們興趣很高,對這種識字方式非常喜歡。接著,我再讓學生找一找,哪些生字認起來有難度,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許多優秀的學生都非常樂意當小老師,把自己認字的好方法與大家分享。如“兔、傘”,他們用了想象的方法,把“兔、傘”跟實物聯系起來認,就比較形象。最難認的是“最”,我就在黑板上寫個非常大的“最”,讓大家群策群力,用各種方法來記,有的用拆字法“曰+耳+又=最”,有的用“一只耳朵拉得長,又字躲在最下面”的順口溜記,一下子就攻克了這個難關。最后,我讓學生同桌互相做小老師,點一個讀一個,如果有不會的,要想辦法讓同桌記住,比比哪兩個同桌是“最佳合作能手”。這個環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為了得到最佳合作能手的稱號,學生識字特別認真。在檢查反饋時,我就以同桌為單位一起讀,識字的效率很高,達到了整堂課的高潮。在一年級的許多課文的識字教學中,我經常把這幾種方法結合使用,識字的效率很高。
二、“以境為輔”,開展多樣的識字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在識字目標中指出:“喜歡識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在教學中創設了豐富多彩的識字情境,讓學生喜歡學習,輕松識字。
(一)展開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它作為一種創造性的認識能力,是一種強大的創造力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把一些信息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想象力,使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想象識字就是最有趣的方法。許多難記的字,通過讓學生展開想象,識記的效果就很好。如我在教“熱”這個字時,就讓學生想想:怎樣才會熱呢?有的學生說:“‘熱的下面四點是太陽的光,有九個太陽照在手上,就非常熱了。”有的學生說:“‘熱下面四點是表示火在燒,燒得九個手指頭都著火了。”你看,這是多么形象的思維啊!又如教“冷”這個字時,有個學生把它的偏旁說成了“三點水”。為了區別“三點水”與“兩點水”的不同意義,我又讓學生想:“冷”為什么只有兩點?許多學生都想出了理由。有的說天冷了,水結冰了,有一顆小水珠就跑掉了。有的說水冷了,要結冰了,冰是兩點水,冷也應該是兩點水。再如教“高”時,學生把下面一個口當作是一樓,中間的框當作二樓,上面的口當作三樓,最上面的一點一橫就是國旗高高飄揚,通過這樣的想象,就很容易認識這個“高”。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實踐證明,凡是通過想象認識的字,學生都不太會遺忘,連平時記性最差的幾個學生也記住了,生字的鞏固率極高。
(二)你編我猜勁頭足
猜謎語,學生都很喜歡,如果把一些字編成字謎,讓學生猜,那就別有一番樂趣。漢字的形聲字特別多,很多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組成的。有時,我組織學生猜字謎、編字謎,效果也很好。
例如我在教《人之初》這課時,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一讀這課的生字,再出示了幾個字謎讓學生猜:“一只羊,尾巴短,下面系著一根繩,張大嘴巴叫媽媽。”(善)“一只蟲,是寶貝,可惜少了一個點。”(貴)“一只小狗四張嘴。”(器)學生興致高漲,紛紛舉手猜字謎,最難記的幾個生字就迎刃而解了。激起興趣后,我再讓學生把本課的其他生字編成字謎,讓老師猜,同桌互猜。學生在“你編我猜”的過程中,輕輕松松地學會了生字。
(三)詞語擂臺展風采
一個班中,有一部分學生的識字能力特別強,為了展現他們的才能,我在一年級第二學期開始,課前安排了“詞語擂臺”這一環節,選了班里最好的十個學生輪流上來展示。就是讓學生把自己在課外書中看到的詞語記住,寫在黑板上,帶全班小朋友一起讀,能干的學生還可以解釋一下這個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到現在,已經有好些詞語深入人心,學生不但會認,還會在平時的發言中鞏固運用了。如“十全十美”,當全班最好的王簡之同學數學作業本錯了一題時,就有小朋友會說:“看來王簡之也不是十全十美啊!”如“津津有味”,有小朋友會說:“今天的菜真好吃,我吃得津津有味。”像這樣的成語,學生已經會說很多了,有時不經意間都能聽到一些成語冒出來,讓人感覺學生真的是潛力無限啊!只要我們老師給他們展示的平臺,他們就會綻放才華。
三、“以星促競”,形成你追我趕的態勢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學生生字遺忘、混淆等現象逐漸增加,如何與遺忘作斗爭,及時復習很重要。為了激發學生復習的興趣,上完一單元后,我把所有的生字集中起來,打亂順序,通過開小火車、摘果子、找朋友等形式,讓學生認字。如果整個小火車都完成了任務,就可以加一顆五角星。學生的競爭性很強,為了得到五角星,他們就早早地去復習了。上完一篇課文后,就要進行“過關得星”活動,即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到老師那里讀生字,其他同學則到小組長那兒去過關。全讀出的得五星,錯1—2個是四星,錯3—5個是三星級,錯6個以上暫不得星,等第二次讀對了,再給予加星。這樣,學生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識字的盡頭就更足了。結合配套的《語文同步》,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朗讀活動,每天晚上讀一篇,到一定的時間,就由我任意抽讀,讀得又對又有感情的,直接貼上“金蘋果”,還可以在“柯小朗讀者”線上線下平臺上開展朗讀活動,特別優秀的學生就可以參加現場的“柯小朗讀者”進行朗讀,并把視頻上傳到家長微信群進行表揚。這樣采用多種競爭活動,使一部分學生對識字、朗讀有了很大的興趣,閱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現在為止,全班大多數同學都能開展整本書朗讀了。
語文是一門藝術,教語文是一種藝術,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更是一門藝術。世上無難事,在瞬息萬變的改革浪潮中,我們只有處處做有心人,不斷探索新的方法,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個性發展。開展多樣的識字和閱讀活動,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