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祖坤
摘 要:數學的本義不只是數字、符號以及計算等技能,也是包括用數學的觀點、數學的語言以及數學的思維等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它是文化的重要構成。傳統的數學教學忽視數學文化的傳承和滲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和滲透數學文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領悟數學知識,感受數學的魅力,以此來增強數學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文化;滲透;分析
1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前,數學在人們的眼中普遍被認為是與數量、計算等概念相關的一門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人們逐漸拓展了對數學的認識,它不僅局限于數字、符號以及計算等技能,也包括用數學的觀點、數學的語言以及數學的思維等來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由此就有了數學文化的說法。其實,數學文化與數學是相融合在一起的,數學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數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思維也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構成。不論是初等數學,還是高等數學,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文化。數學文化是數學的基礎,了解數學歷史,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精神、手段等解決數學問題,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關鍵。要教好、學好數學,就必須教好、學好數學文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滲透數學文化。
2 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1 立足教材,挖掘其中的數學文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材是根本和立足點。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就必須緊緊依靠教材,老師要樹立數學文化滲透意識,在備課的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在必要時引入課外知識和歷史典故。比如在教學圓這一內容時,我們可以引入圓周率的發展歷史,以及中國數學家對圓周率的研究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這樣,既能拓展學生對圓的認識,提高他們對數學歷史的了解,又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2 結合案例,透析數學思想
我國數學思維專家馬元春老師指出:“數學教育,一是要掌握知識,二是要培養能力,要讓孩子們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應用中得到知識的鞏固和升華”。數學很抽象,貫穿著各種數字、公式和概念。但其中也有著豐富的數學思想,這些數學思想是數學文化的靈魂和精髓,是支撐我們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于實踐生活中的關鍵。小學生由于年齡、心智發育等局限,在學習各種數字、公式和概念時存在各種困難。如果總是單純地對他們進行各種數字、公式和概念的教學,很可能會把小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變成對數學的抵觸和恐懼。因此,我們老師們作為教育的承載者,要在教學各種數字、公式和概念時注重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引入和講解,嘗試從文化的視角啟迪學生,讓他們領悟其中的數學思維。比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圓形和方形之間的關聯性,其中滲透轉化思想及圓形面積的公式由來。
2.3 注重學生人文情感的培養
新課程改革注重和提出教學過程中的三維目標。其中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育應重視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大力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以使學生形成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在教學數字、公式等內容時,要引導學生對社會、自然和人文的關注,激發他們的人文情感,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關注自我生存,關注自然和社會,關注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例如,教學“有趣的七巧板”時,可運用多媒體播放動畫故事(七巧板的由來)以及后來七巧板傳到國外,引起國外人的極大興趣,還給它起了個神奇的名字叫“東方魔板”。此故事貼近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知道了七巧板的來歷,了解了七巧板從生活中來,而且激發了學生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作進一步探究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時又灌輸追求精益求精的創新意識。
2.4 融合學科資源,拓展文化知識
新課程標準提出“大課程”的教育觀念,強調學科之間的綜合與聯系。數學相對來說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但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也不是孤立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不斷打破學科邊界,促進學科間相互滲透,注意數學于其他學科的關聯性。通過融合學科教學資源的方式,既要利用其它學科中的資源為數學教學與學習服務,同時也要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其它學科中的問題,彰顯數學的文化特質。比如:在教學數字時,可以結合語文、自然、歷史等學科知識。例如教學數字7和4時,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四字成語和七字古詩。在教學“圖形”時,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以及其他學科課本中尋找這些圖形,判斷為什么很多屋頂做成三角形的模樣,為什么窨井蓋只能做成圓形等。這樣就把數學和其他學科以及生活融合起來了,有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2.5 課后作業的布置中滲透數學文化
課外作業是教學活動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部分。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外作業只是書面或機械的計算為主。新課程改革后的數學教材,除了傳統形式上的作業形式外,它還增加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與思考材料,開辟了“觀察與猜想”、“探究與發現”等拓展性欄目,這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間。所以,平常我們除了布置一些計算等機械性的作業外,還可以有選擇地利用這一欄目引導學生展開數學探究,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借以拓寬數學視野。例如撰寫數學日記、自辦數學小報、制作手工模型等。這一方面能有效地復習和鞏固所學數學知識,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促進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3 結語
數學文化是隱含于數學中的內在的有關數學史、數學家、數學思想、數學觀點、數學思維、數學方法等內容。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在逐漸得到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合適而巧妙的讓數學文化走入課堂,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課程中真正受到數學文化的感染。幫助學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與品質,培養學生具備一定數學美學意識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呂晶晶.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分析[].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年1期.
[2]鄭陽.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作用于方式之研究[].考試周刊,2016年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