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玲
【摘要】隨著國家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核心素養培養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承載了國家對小學教育的迫切要求。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重點也發生了變化,提升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成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文章著重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就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方法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核心素養;有效方法
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現狀
(一)思維方式方面的不足
思維深度是指對知識內在聯系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能以題論題,而是要做到以題論理,以活動論理,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深度[1]。但是目前的小學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都停留在表面,思維的發散不足。發散性思維是學生能夠進行多樣性思維的一種表現。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很豐富的想象力,他們愿意去思考,但是由于很多小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不夠,他們的聯想就受到一定的影響,導致發散性思維的訓練也變得有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運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學生,例如找一些能夠一題多解的習題,讓學生探究,進行思維發散。
(二)學生數感差
數學核心素養中的關鍵能力涵蓋了抽象能力、推理、運算等。小學階段的抽象能力是指學生對數感的初步認識[2]。學生的數感是指學生對數字以及運算的領悟能力和運用能力,它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數感強的學生具備較強的運算能力,而數感差的學生運算能力也比較差。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偏重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通過利用數學教具或者觀察等讓學生完成計算,而忽視了計算方法的逐步抽象。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通過大量的習題或者課外輔導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形成了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在這種情景下,學生最應具備的數感沒有得到良好的訓練,因而良好的數學思維也無法形成。
(三)數學品格以及健全人格方面的問題
數學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應該滲透在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而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層面。但是很多數學教師認為學生品格、人格的培養是其他學科的任務,例如思想品德課等。這種觀點會造成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困難,而且小學生思想情感的認知還比較淺薄,為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方式
(一)拓展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全面地發展。這無疑給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壓力。因此,首先,數學教師要切實明白核心素養的根本意義和目的,在落實核心素養教學前做好準備,比如課前備課、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分層等。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立發展的個體,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特別豐富,有較強的創造力。教師應結合這些特點,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和調整,實現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3]。
其次,教學內容要聯系實際生活。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和習慣,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基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只有實現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才能在滿足學生對學習認知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青島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眼前的事物形狀進行描述,例如桌子、書本、鉛筆等,引導學生想想自己認知的事物都是什么形狀的,比如家里的電視、父母的手機等。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豐富其深度。
最后,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拓展其思維能力。因為每一位學生的生活背景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所以教師要對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在作業布置、評價等環節中,要根據學生的差異采取不同的措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聯系生活培養學生數感
首先,教師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教師應不斷地充實自己,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上,教師要創新教材的使用,聯系生活中的題材,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比如在青島出版社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1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具教學生擺一擺。教師給學生準備好小木棍,拿出1~10支數量不等的粉筆,讓學生根據教師手里的粉筆數拿出相應數量的木棍。數是抽象的,而“擺一擺”的動手方式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的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有效增強。
其次,要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數學來自生活,也要回歸生活,這樣才能體現數學的價值。小學生所學的數量與符號等都能從生活中發現。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實現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例如在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教師可以創建游戲情境,讓學生玩去超市買糖果的游戲,根據身邊伙伴的需要,計算總共買幾個糖果等,加深學生對進位加法的理解。在生活實踐中提升數感,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首先,數學相較于其他學科是有些枯燥的,所以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對提升教學效率特別重要。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小組游戲、創建情境、討論等方式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并在興趣的驅使下樹立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和自信的同時,滿足其情感的需要。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品格,提升教學質量的基礎。
其次,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小學生在內心中大多是希望被認可的,對教師有著崇拜和敬畏的心理,他們希望被教師關注。平等、民主、輕松的師生關系是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教學發展的有利基礎。教師的行為是班級的風向標,是學生的榜樣,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對學習態度的認知、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等。教師要主動融入到學生群體當中,實現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為學生建立自信,逐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結束語
核心素養是綜合性的品質,需要滲透在多門學科的教學中,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慢慢培養。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拓展思維,提升語言能力,對數學有更好的認知。要把核心素養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朱世玲.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之我見[J].農家參謀,2019(07):194.
[2]韓宏靜.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黑龍江科學,2019,10(01):104-105.
[3]孫麗芬.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探析[J].學周刊,2019(0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