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 要:在國家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前提下,各個學校的相關教育水平也隨著提升,現在的國家主張培育培養核心素質人才,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可以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探究,用所學的知識能夠追隨社會進步的腳步,并且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核心素養教育已經進入了小學階段,在小學數學計算中,學校和教師也應該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對小學數學計算方面的知識進行探究和改善。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計算;創新教學
小學數學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學習對小學生們開發智力、提高創造能力、提升思維空間能力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小學計算是學好小學數學的基礎,也是在為以后的數學生活做良好的鋪墊。教師們需要進行探究思考并且分析在講計算知識點的不足之處,然后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使學生能夠很好地接受計算知識,為培養小學生成為全面核心素養人才打好基礎。
一、傳統小學課堂中計算教學的不足之處
(一)教師機械教學 忽視小學計算數學對學生的長期持續影響
在我們的認知中,認為小學計算是非常簡單容易的知識,會認為小學生學不好計算是因為他不夠認真,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現在的小學生們的學業負擔都較重,在小學的學習生活中家長就要求他們有非常好的成績。做計算題時主張大量的去練習,而且幾乎不讓他們出錯,準確率要求度非常高。這就違背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這種機械式記憶式的學習方式真的不太適合他們。
(二)學生們對計算學習并不感興趣
興趣是一個學生最好的導師,只有他喜歡的東西他才會積極主動的去接受它。小學教師在教授計算知識的時候,對課堂沒有創新,傳授的都是機械式的理論知識。小學的學生們注意力還不能夠非常好地集中起來,上課時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準備教案的過程中要抓住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們平時不喜歡的計算題也可以吸引他們的興趣。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計算課堂的有利影響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小學時期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教師們一定要把握住關鍵期。對數學計算教學進行一定的改善和創新,讓小學生們在小學階段的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為將來的高層次高水平學習和終身發展學習打好地基。
(二)有利于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小學數學課堂計算教學進行合理的創新,讓小學生們更能接受計算知識,提升數學計算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打造更加高效數學課堂,培養學生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中能夠專心地聽老師講課,積極融入課堂之中,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問題,讓小學數學計算課堂教學可以順利展開,教師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組織課堂,這樣在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下學習的效率會更高,有利于培養學生向綜合素質方向發展。
三、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對小學數學課堂中計算教學的創新措施
(一)情景導入 引發學生們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
在每一節數學計算課開始之前,教師在準備教案的過程之中,可以把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與小故事結合起來。因為這些是小學生們最喜歡的學習內容,他們一定會仔細的聽老師的講課。例如教師在講授十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運用一定的超市情景來演繹教學,在講課之前教師告訴學生們,老師要講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識,我們一會兒要去超市里買小朋友們都喜歡的玩具,如果大家現在不能夠正確掌握計算知識,那在超市中就不能購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了。教師在講述完這些之后開始教學,在學生們能夠自如地掌握了加減運算之后,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玩具,上面有標價,每一個玩具的價錢是不同的,但都不超過十元錢。給每個小朋友發十元錢,讓他們去超市里買自己喜歡的玩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找零的過程等更豐富的熟練的掌握了計算知識,而且還讓課堂增添了一些歡樂。
(二)利用小組合作 競爭的學習關系培養學生對數學計算的興趣
小學的學生也是有團體合作、榮譽成就意識的,教師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與數學計算教學相結合,讓合作發揮出學習的最大作用。例如:學生們在掌握了計算知識之后,可以進行計算接力,每組分好固定成員之后,教師會在答題紙上事先出滿相應的題目,每一頁答題紙有固定數量的題目,學生們八個人依次從前往后坐,只有在第一個學生答完之后才能傳給后面的同學,在游戲的最后,完成用時最短、錯誤率最低的那一組會得到相應的獎勵,八個組依次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獎品,但是最后一組成員要為大家表演節目。這樣就把教學與游戲很好的結合到一起,讓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數學計算課堂中的快樂與氛圍,隨之得到的結果就是學生對數學課堂會非常感興趣。
結束語:
從核心素養上出發,教師在講授小學計算知識的時候,對于教學知識點要有一定的延伸和拓展,讓理論的計算知識與實際動手操作結合起來。然后學生們在學好計算題到同時,也能夠很好的運用它。并在初步的計算教學過程中,讓小學生具備探索數學規律的能力和興趣。
參考文獻:
[1]蘇雙旺.新課改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30+33.
[2][1]劉栢麟.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