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燕
【摘? ?要】? 眾所周知,我國傳統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我國非常重要且寶貴的一部分。可以說傳統文化是歷代先輩智慧的體現,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有用的生活經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為響應新課標的改革要求,老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課堂中的知識,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不斷受到熏陶,這對于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以及小學生未來發展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傳統文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傳統文化適當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記憶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有效養成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并且能夠自主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
一、在小學階段進行道德和法治教學的必要性
小學生由于其年紀較小且生活閱歷不足,對道德與法治還處于比較朦朧的了解階段,這就需要老師積極對其進行正向引導。針對道德和法治的有效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于處于人生階段初期的小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學習進程中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對于學生未來長遠發展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且由于小學生性格未養成,在這個時間段,加強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培養,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法律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約束小學生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不會因為法律意識淡薄而最終鑄成大錯。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非常有其必要性。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現代化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各種不良信息越來越泛濫,各種消息來源渠道處處可見,導致各種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蝕著小學生的思想,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已經初見端倪。可以說,小學生道德與法治的培養深深影響著國家未來和民族的命運,目前,如何借助道德與法治教育,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當前小學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緩的教學任務。將傳統文化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以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那么,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中,如何能夠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成為傳統文化發揚的有效載體,處在當前這個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如何讓小學生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如何塑造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已成為目前道德與法治教育追尋的重要目標,也成為每一位道德與法治老師應該重點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1.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無論是在小學生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相關實踐活動中,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關于愛國主義的熏陶。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滲透。在小學教材中,有很多篇章專門重點講述了愛國主義,并結合了我國的傳統文化,處處滲透了愛國主義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以課本教材為核心,并在課堂中適當的引用相關的愛國主義歷史人物事跡,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老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向學生分享愛國主義視頻或影片,進行愛國主義熏陶。鑒于我國節假日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老師可以利用節假日期間開展弘揚民族精神的相關活動,例如:在清明節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緬懷先烈的掃墓活動,讓學生感受莊嚴肅穆的氛圍,切實體會到英雄們的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無畏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2.培養小學生“孝”的品德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國傳統文化最為推崇的品德,從古至今,貫穿了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孝”的本質內涵,使學生明白“小孝”與“大孝”,對父母的真切奉獻是為“小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為“大孝”,是一種由小及大,由家及國的大孝。因此,教學中老師應該積極倡導關于“孝”的教育,幫助學生理解,這是人與人之間一種親密關系,是一種責任的體現,老師可以在教學中組織相關活動,積極倡導“孝”的回歸,例如:在母親節,老師可以幫助學生策劃一場針對母親的節日祝福,幫助學生主動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3.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
眾所周知,小學生能否健康順利成長,文化素質能否有效養成,受到了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影響。所以,如何有效整合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綜合力量,并最大化地發揮三方面的優勢資源,使三者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共同監督,創造出更有利于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教學環境。例如:建立家委會,創設家校平臺,啟動“釘釘”平臺,借助“釘釘”向學生家長展示學校當前情況,能夠讓家長及時掌握學校動態,同時學校還可以積極聽取并采納家長的意見,設計傳統文化專欄,使家長更方便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并能夠使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教育。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可以為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提供優質而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因此,我們在結合傳統文化,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應該以課堂教學為基本核心,整合學校、家庭、社會的綜合力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創新教學內容。如此,才可以更有效地發揮我國傳統文化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應有的作用,最終實現育人為本、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幫助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有效弘揚我國傳統文化,促進我國民族精神的傳承。
【參考文獻】
[1]董新.文化中的規矩與方圓——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J].基礎教育論壇,2018,(22):8-9.
[2]胡紅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淺談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9,(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