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目標的改革中提出培養學生的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采取了合作教學的新型教學方式,并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采用合作課堂,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一起完成任務,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還有學生自助分工的能力。針對數學課堂上的合作教學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數學合作;數學課堂;教學評價
新課程改革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也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學習難度,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顯著。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合作教學為這些教學難點提供了好的解決方式。
一、教師合作是建設高效課堂的前提
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教師的參與與配合,提高教師之間的緊密合作。只有教師之間加強互動,形成團隊意識才能夠激發團隊的力量,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集體的智慧是強大的,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可以進行課程商討,能夠更好地抓好抓牢教學的主陣地,課堂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1.集體備課的形式與要求
備課,需要教師集中一起討論,選出一名教師作為主要備課人進行研究討論,集思廣益,大家都可以提出教學思路,提出在課堂上授課時遇到的問題,也需要收集反饋的意見進行溝通,最后達成共識。在進行集體備課的時候,也要注意一些要求,備課人需要統一大家的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進度和教學重難點,統一分配教學任務和進度,統一設置作業和測試。
2.集體備課的優勢
(1)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在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很多教師缺少先進的教學理念,很難夠將理念與實踐進行有機的結合,但是集體備課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取長補短,提高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
(2)集體備課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集體備課能夠優化教學工作,讓教師在教授課程的時候實施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
(3)能夠促進學校營造提高教學水平的氛圍。集體備課能夠讓大家一起探討比較感興趣的課題能夠集合更多教師的想法,通過這種智慧的交流得到理性的升華,也能夠培養教師之間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師的集體榮譽感。
二、學生小組合作能夠打造高效的課堂
1.合作探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很多學生會覺得數學很枯燥,難以產生學習興趣。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需要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合作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利用互動的學習方式以及交流展示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和疲勞感,也能夠更容易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能夠調節課堂氣氛。
2.合作探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教學的難點與重點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采用智慧教學的方式,這樣才能夠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但是很多教學中存在的難點與重點學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透徹,教師的講課方式也并不能讓每個學生都理解。因此,合作探究能夠讓學生進行討論,讓已經明白的學生將自己的理解與想法講給那些有疑問的同學。學生之間的理解思維是更好溝通的。
3.合作探究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增加課堂的教學內容
在學習方面,教師只是將書本上的知識用自己的方式講授給學生,但是學生能否接受教師的講課方式,理解教師的思維,還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已經講過了,不代表學生已經學會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聽一遍不如學生自己學一遍,學一遍不如學生自己思考,學生之間進行爭辯、討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提高課堂上的效率,提高效率之后便能夠增加課堂的容量,讓學生學得更快,學得更多。
4.合作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的解決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下,數學教學需要引用更多的實踐案例,讓數學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更好地利用數學。在數學教學中,不光要教授學生的理論課程,還要讓學生更加了解生活實際。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彼此的生活,也能夠探討一些生活中自己的經歷,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
三、總結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已經逐漸地成為主要的學習模式,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上,這種模式也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在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影響下,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對數學不再厭煩,也更有耐心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錢珮玲.小學數學新課標教學設計案例與評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