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曉佳
摘 ?要:文化支撐著民族的語言。對于語言背后所體現(xiàn)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學生卻沒有完全掌握正確的語言學習方法。有些學生仍然用中文思維來學習英語,經常出現(xiàn)對單詞斷章取義、詞組意思模棱兩可等問題,學習效率低下。教師要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元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開闊其眼界。同時,還要研究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差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策略
現(xiàn)階段,小學英語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教授和學習,如單詞、句型的練習及掌握,教師對于語言知識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往往做淡化處理,甚至直接跳過,導致學生學習英語大多局限于英語教材,所學內容系統(tǒng)性不強,內容銜接也不夠連貫。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起始階段,應該讓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學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該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按照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即善于模仿、可塑性強、言語識記能力強等,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中西文化“對對碰”
教師要研究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分析其形成原因,這樣才能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跨文化意識,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很久以前就有這樣一則笑談: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方面的特長時,中國人通常會用“哪里哪里”來回應。這句話竟被翻譯成“where?where?”,讓外國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語言文字各具特色,不能張冠李戴。
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些詞匯往往易記難懂,難在如何正確地在實際情境中加以運用。以“excuse me”為例,這個交際用語翻譯為“對不起”,通常用于麻煩別人、真誠道歉或沒聽清對方的話時運用。對于這一類型的詞匯,教師既可以適當介紹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也可以進行中西運用的比較,并且要盡量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實際操練,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它的文化內涵。教師應該努力激活教材內容,充分挖掘其文化因素,幫助學生領會文化之間的異同,引導學生正確運用英語。
二、課外拓展“面面觀”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不能僅局限于教材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了學生的英語學習更加全面,教師可以適當?shù)赝卣褂⒄Z單詞和句型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理解得更加透徹。
例如,英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喜歡談論天氣。通常一見面會說: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筆者認為這個習慣用語是進行文化意識滲透的好例子。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英國人見面為什么要談論天氣呢?我們中國人見面談些什么?這樣的問題既能讓學生愿意開動腦筋,又能增長知識。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一方面,英國一日內的天氣狀況可能會瞬息萬變;另一方面,英國人性格內向,不喜歡表露自己的感情,而“談天氣”容易讓人打開話匣子。簡短的幾句解釋,讓學生對英國人的見面交際有了新的認識。緊接著,讓學生實際操練,充當小紳士,表演談論天氣的對話。這樣寓教于樂,相信學生能夠很快理解并靈活運用這個句型。
三、各類活動“趣多多”
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僅局限在班級是遠遠不夠的。筆者認為,應該從學校層面宏觀構建英語環(huán)境。例如,每周可以利用校園廣播播送美妙的英語兒歌,如《小星星》等,朗朗上口,韻律和諧,學生置身其中,聽說學唱;校園標語可以設置成雙語,這樣中英文對照一目了然,如草坪中的“小心踩踏”可以配上英文翻譯“keep off the grass”,校園處處皆學問,有心的學生便能留意到這個知識了;學校可以每學期舉辦一次“英語文化節(jié)”,由教師倡導學生讀英語書籍、講英語故事、開放英語小電臺、舉辦英語沙龍、設置班級英語角等,群策群力將English Club辦出特色,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符合其年齡特征的英文原版電影,這些資源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情境中體會地道英語。校園文化作為一門隱性課程,在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由此可見,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極其重要。
四、樹立意識“你我他”
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人們的思維方式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這里面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寶藏,需要我們慢慢挖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雖然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滲透非常有限,但是日積月累后將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教師除了在平時的教學中給學生講授文化知識之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讓他們成為真正會學習的人。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總結、歸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引導學生以舊知促新知,這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將起到促進作用。例如,當教師講到“How old are you?”這個句型時,要告訴學生出于禮貌不能過問外國人(特別是女性)的年齡,要尊重他人,不過問收入、體重、宗教、婚姻等個人隱私情況,這樣學生學習時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更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式,對文化教學給予高度重視,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幫助學生提升對文化的敏感性,激發(fā)他們了解英語國家的興趣和意識,為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英語交際不僅需要語言知識,更需要文化知識。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于感知運用這門語言,有益于加深理解本國文化,更有益于培養(yǎng)全球意識。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在教授學生英語語言的同時,加強英語文化意識的滲透,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促進學生真正學好英語,為將來走向社會、面向世界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朱琳. 領略中西方文化,促進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淺議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意識[J]. 英語畫刊,2019(14).
[2]秦意潔. 例談小學英語文化意識的有效教學[J].英語教師,2017(1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