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提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是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可靠程度產生困惑從而引發思考的一種積極表現,是學生在積極思維狀態下,逐漸形成并不斷強化的一種能力.新課程背景下,從課堂上教師提問,轉變為引導學生提問,可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數學思維創造能力,進而讓初中數學教學在尊重、理解、平等對話的學習氛圍中進行,讓學生敢疑樂問,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生態課堂.
【關鍵詞】數學課堂;主動提問;培養途徑
提問題往往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提問是學生對數學已經產生興趣的突出表現,也是學生主動去獲取數學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怎樣利用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怎樣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怎樣在具體的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數學提問的能力?怎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怎樣培養學生提問的科學性、啟發性、有效性?筆者覺得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實踐.
一、教學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
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的活動是協同的雙邊活動,在新課程理論的指導和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讓學生形成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是教學的切入點.課堂上,不僅要有教師提問學生、啟發學生,而且需要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布魯姆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從課堂上教師提問,轉變為引導學生提問,讓學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新課標的理念,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意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都被大大激發出來,從而形成生態課堂.
例1 講授“有理數的乘方”這節課,先展示問題:一張白紙的厚度是0.083毫米,三次對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還不到1毫米.現在擬把它對折50次,想一想:會出現什么情況?同學們的思維和行動立刻活躍起來,激烈討論后,請幾個同學提問題,有的同學提出:對折后厚度是多少?有的同學提出:我們應該怎樣列算式計算?當有同學說出“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后,全班同學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計算的.類似這種形式的數學課堂教學,把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數學課堂變得趣味橫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極大激發,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二、課堂上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提出疑問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只要學生感興趣,能引起學生討論的都可以算作一個問題,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經常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勇于發現,并向教師“主動提問”,這樣有助于學生主動自覺地獲得相關數學知識.只要學生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在積極思考,提出的問題越多,說明思維越活躍,學習積極性越高,越需要教師加以表揚肯定.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多問、好問、深問的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及批判性,而通過分析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維動態,在和學生的相互交流和討論中,二者的思維相互碰撞、相互引導,最終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例2 講授“二次函數”這節課,可以板書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數,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三者之間的異同點是什么?有什么關系?學生積極地思考、討論、探究,抓住聚合點提出問題,從而學會提問,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總之,教師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發現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數學模型的理解和運用,強化學生的數學問題提問意識,在知識的前后聯系比較中敢于提問,在總結知識時還要不斷追問.
三、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問難,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去細心觀察,留有足夠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還要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自主發現問題,樹立學生“提問”的信心,指導學生“提問”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提問”的機會.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
教師要以熱情的態度,創造一個教學相長的生態課堂,設懸激疑,啟發思維,把課堂上“提問”的機會均等地分配給每個學生,讓學生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讓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巧妙地貫串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同時,融洽師生的感情,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為學生提問創設佳境.
例3 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時,筆者出了一個例題:48名學生坐游船,租金價格如下:大船每只乘坐5人租金3元,小船每只乘坐3人租金2元.用PPT展示給學生:根據題目你能提出幾個問題?你可以設計幾種乘坐方案?然后多提問一些學生,讓全班學生都來提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乘坐大船需要多少租金?有的學生提出:乘坐小船需要多少租金?好幾個學生提出:怎樣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解答:如果租大船,則需要48÷5=9.6(只),所以租大船需10只,租金10×3=30(元).如果租小船,則需要48÷3=16(只),租金16×2=32(元).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設租用x只大船,y只小船,所付租金為a元.則有5x + 3y=48,a=3x + 2y.當x=9時,a的最小值為29,即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時,所付租金最少,最少租金為29元.此時有 45人(5×9)坐大船,有3人(3×1)坐小船.
這道開放式題目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問的機會,使學生全部積極參與教學,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生活常識與數學知識的結合,還讓學生懂得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2.善于“逼”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學”是“問”的前提,“學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只有先認真“學”,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產生疑惑,有疑點才能有問題、有思考、有收獲.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提供導學案,課堂上設疑引問題,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反復探索,聯想有關舊知識,對比新內容,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猜想種種可能的解答方案.課前有一定程度的思考,課堂上才有可能提出更多更好的問題,同時也為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思路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指導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對比和探索中學會提出新的問題,從而對學好數學的每一個環節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楚的認識,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4 在學習“有理數”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的學生問:有理數和自然數的區別是什么?有的學生問:有理數和無理數的區別是什么?還有學生問:有理數需要怎樣來表示呢?更有的問:有理數怎么分類?針對學生的這些問題,教師不用著急給學生講有理數如何運算、運用,而是針對問題,選擇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自主尋找答案,逐漸養成主動提問的好習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感與學習積極性.
四、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增強學生提問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的開端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問題存在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營造開放民主的課堂氛圍,選取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的貼近生活的情境,積極引導并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必然樂于參與,教師引導他們不斷發問,久而久之,學生提問的有效性就不斷增強了.
例5 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創設如下問題:“李陽為了慶祝同桌生日,準備買一個閱讀器和一個雙肩帆布包作為禮物.他逛了A,B兩家商場,發現他看中的某品牌閱讀器單價相同,帆布包單價也相同,閱讀器和帆布包單價之和是452元,且閱讀器的單價比帆布包單價的4倍少8元.”轉換角色,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對其他學生提問,自己講解,很多學生提的問題是:該同學看中的閱讀器和帆布包單價各是多少元?再引導,有學生提出:雙十一商家促銷,李陽也想自己買同樣的閱讀器和帆布包,超市A所有商品打八折銷售,超市B全場購物滿100元返購物券30元,在哪一家購買更省錢?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實踐證明:有效的問題情境,能讓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得到激發,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存在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數學知識是緊密聯系生活的,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問題,并且通過多觀察、多思考、多發問,不斷提升學生提問的有效性.
五、變式訓練啟迪學生的探究思維,拓寬學生的提問空間
培養和訓練思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數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堂課效果如何就在于學生對知識把握的程度如何,還在于這堂課對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發展數學智力與思維、形成情感態度和相應的價值觀所起的作用如何.要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教師在一堂課上就不能單獨采用一種講授方式,而要適時巧妙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特別是變式訓練.
例6 如圖,要在燃氣管道l上修建一個泵站,分別向A,B兩鎮供氣,泵站修在管道的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輸氣管線最短?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從“對稱”的知識出發,我們可以很容易地解決這個問題:只要作出A點關于l的對稱點A',連接A'B,則A'B與l的交點就是我們所找的泵站的位置.
從這個問題出發,拋出另一個問題:
例7 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O是坐標原點,△ ABC的三個頂點坐標分別是A(1,23),B(-3,0),C(3,0),直線AC與反比例函數y=k[]x在第一象限內的圖像相交于A,M兩點.
(1)求反比例函數y=k[]x的解析式.
(2)連接BM交AO于點N,求證:N是△ABC 的重心.
(3)在直線AC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BPO的周長L取得最小值,若存在,求出L的最小值并證明;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例7第(3)小題就是例6的變式.教學中,從例6基礎知識入手,先基本訓練,在例6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應用,讓學生對比兩個例題,思考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提問:“老師,這兩個應用題看似不相關,但是都是求最短距離,看起來都可以利用‘對稱的知識解決,是用對稱方法求解嗎?”(作出O點關于AC的對稱點O',則直線O'B與直線AC的交點就是我們所求的P點)
適當加強變式訓練、逆向思維訓練和帶有一定程度的綜合訓練,在選例與練習設計中,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拓寬學生的提問空間,而不是一味地聆聽、被動地接受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該知識點,并真正做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也真正引導學生學會解題,學會正確提出問題,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和數學思維方法,從而順利解決問題.數學思想方法有利于學生學習的遷移.
總之,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數學課堂,教師培養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還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引導:對教師講課、標準答案提出問題;將不同知識點進行聯系提出問題;對現有問題進行延伸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不斷反思,總結,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這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以及提高他們的創造力都有著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