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鳴
【內容摘要】隨著國家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當前社會教師們實行的教學模式多為集中授課制和班級教學制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節省了時間成本,提高了教學效率,有利于教師進行統一管理,但是過分強調知識灌輸的同時,忽視了以學生為中心,與新課改中的“以學生為本”教學理念背道而馳,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優化設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成為本文分析探討的重點,希望為相關的高中數學教育從業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意義。
【關鍵詞】學生為中心? 高中數學? 教學設計
引言
高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至為關鍵的幾年,承載著眾人的期望。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霸占著主導地位,在高考的重大壓力下,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常常是壓縮式教學,教師往往在短時間內大量輸出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并熟悉運用,然而這樣的教學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習效果也不甚理想,更嚴重的會束縛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方面,想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設計變得尤為重要。充實化教學觀念,清晰明確教學方法,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從而達到對于學生高中數學學習素養的提升,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身心發展。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素質教育已然成為當下教育界中最火熱的課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高中數學學科教育作為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的一門教育,主體性、創造性思維便至為關鍵,把刻板化的數學理論知識做到活學活用成為當前研究的重心。新課改要求數學教育以獲取知識為主要目標并同時轉變學生的能力、素質、情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會事半功倍。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地傳授理論知識,過分強調輸出知識,忽視了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以學生為本,在輸出知識的同時考慮到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打開自己的創造性發散思維,通過自身的“再創造”把原本的僵硬的理論知識活泛化,被學生自身所吸收掌握,才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知識。
二、當前高中數學教學設計實踐存在的誤區
教師如何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下高效利用,課堂設計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課堂設計是決定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前提,也是衡量課堂教學完成度的基本標準,當前我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依舊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機械式、填鴨式的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課堂氛圍沉重,毫無學生之間的互動性,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種種原因導致學生學習的效果不甚理想。
1.忽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各個高校也緊隨響應政策,教師們也都加入呼吁素質教育的群體,喊出“以人為本”的口號,而多數教師也僅限于喊口號,針對實際的課堂教學教師依舊忽視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高中數學課堂上教師過分強調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擺在教學中心,學生作為輔助的課堂結構,致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低迷,只能根據教師的步調走,教師講到哪學生聽到哪,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難以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高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轉折,數學知識相比以往的學習來說難度深、知識廣,體系大,多數學生對高中數學產生懼怕甚至抵抗心理,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勇于表現、提出問題。
2.無法掌握學生具體情況
教師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就要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習效果作為教學目標,需要教師掌握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要熟悉每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難點掌握程度,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針對個人不同的學習方案和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當前我國高中教學課堂的師生比差異過大,教師對于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分身乏術,更罔論針對個人采取相應對策的指導。
3.教學方法局限
目前的教學模式,大多數教師采取的仍是老套的學習方法,進行單純的授課教學,教學模式枯燥乏味,課堂中缺乏與學生互動,不能及時的了解學生當堂的疑問,不利于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敏捷力和思維力,更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素質綜合發展。
4.教學目標不清晰
由于高中數學對于高考的重要性,不少教師和家長會唯分數論,會把成績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準,甚至在每次考試后,把成績排名張貼到班級教室顯眼的位置以此激勵學生,給學生造成心理負擔,對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就會陷入自卑、懷疑自我的負面情緒,不斷的死讀書,沒有抓到學習數學的要領,成績不見好轉,就會產生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學生便厭惡數學甚至抵制數學學科的學習。
5.教學反饋不及時
新課改不僅要求教師注重學生自身全面發展,加強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升,還對高中數學的教學反饋提出了要求,課后反饋對于教師來說是教學實踐的再認識,也是對自己教學工作中的反思,許多教師在教學反饋時缺少從課堂教學總結經驗教訓,模式套路化的總結并沒有從課堂實際、學生本身出發,也很難從中得出有效的學習經驗,無法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
三、“以學生為中心”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優化措施
1.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要求下,高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觀念,摒棄原有的機械式教學,轉換教師主體的角色,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教學課堂,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導者,教師充當引領者的身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
例如在高中數學必修一第二章里的《基本初等函數》,教師可以分組設計任務,讓學生去探究各個基本初等函數的圖像以及性質,指出他們的相同與差異,小組派選代表在講臺上講述自己小組的討論成果。這樣不僅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們團隊協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膽量,訓練學生的思維。
2.趣味性教學
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只有讓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教學活動中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有趣的學習氛圍,在氛圍烘托下,幫助啟發學生關于數學問的的發現和思考,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枯燥、抽象的課堂變得豐富有趣。數學作為理論為主的學科,課堂容易變得死板、沉悶,因此教師作為主導者需要帶領學生走進一個適合學習數學的輕松環境,可以利用多媒體相關技術的應用積極活躍課堂氣氛。
3.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在國家發表的新課程要求中明確指出關于教學目標要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鍛煉。因此,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應從這三個維度出發,清晰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從學生基礎知識教育和人格培育上雙管齊下,有效結合。
4.注重評價,及時反饋
當前的高中階段,數學教學多為每個章節的小結或階段性月考,期中、末考試為主,通常以做題以分數的形式表現,這樣的評價方式往往形式單一、無法展示出學生的全面特點,教學評價主要以教師為主,忽略學生參與導致內容片面,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計劃中,教師應全面抓好教學評價的工作,增加學生互評或自評的環節。課后及時反思課堂教學存在的不足,不斷從不足中總結經驗,注重學生作業中存在的錯誤,探究原因,全方位比較、思考,不要盲目的批改,要有針對性的批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傳統的教育模式已不再適用于高中數學教學,作為數學學科的從業者,除了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更重要的是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要位置,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自己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做到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馬彩霞.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分析[J]. 才智,2019(27):92-93.
[2] 周雪豐、葛玉紅、曹峰 等. “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理念在我國高校教學實踐中的困難與改進措施[J].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9,41(6):69-72.
[3] 陳傳熙. 基于體驗與感悟的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的若干策略[J]. 數學通報,2018,57(4):13-16.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