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
摘 要: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一般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不同的素養具有不同的內涵,比如,語言能力是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思維品質是用英語進行思考與分析的能力,文化品格是理解不同文化內涵,尊重文化不同的意識,學習能力是獲取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析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策略,包括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創設生動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對話交流,以及合理拓展文化知識。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小學英語;教學情境;對話交流;文化知識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應該結合素質教育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運用各類活動教學法,促進學生共同發展,這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相匹配。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實際教學中,優化設計教學活動,運用多樣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形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一、結合單元主要內容,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教師首先應該根據不同的英語課程內容,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與學習能力,制訂出科學、合理與有效的教學計劃,并按照具體的教學計劃開展各項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落實相關教學目標,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與英語表達能力。
例如,新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的Unit 2 Afterschool單元,主題內容是討論放學后的課外活動,學習一周七天名稱及其課后活動的句型。在本單元中,教材先是利用幾幅學生之間的交流漫畫圖進行導入,以此引入放學之后的主題內容,并引入“Sunday”等英語詞匯;之后運用轉盤的情境,繼續展示對話的內容,從而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在后面分別運用童話故事、兒童英語音樂、填空等內容進行講解,豐富單元內容。結合這些內容,教師通過備課可以確定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聽懂、會說和會讀詞匯與短語,如“Monday,Saturday,today”“go and...,come and...”等;二是在以上基礎上會寫一些詞匯和短語,如“Sunday”等周一到周日的詞匯,以及會寫“get up, go to bed, play football”等短語;三是掌握一些句型,如“What day is it?”“I have.../Hehas...”“Its...What a pity! All right”等;四是能夠初步認識has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用法,運用它進行相關語句的表達;五是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兩人合作對話。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創設各類教學活動,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課堂活動,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打好基礎。
二、引入豐富多彩資源,創設生動具體情境
教師在結合單元主要內容、明確單元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可以繼續根據單元的主要內容引入豐富的圖片、文本、視頻和動畫等教學資源,將它們有機地融合起來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動畫與微視頻,之后在課堂上運用這些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直觀和有趣的情境,從而更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參與英語課堂學習的興趣,以此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等學科核心素養。對于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教師應該盡可能創設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能夠理解的生活情境,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的優勢[1]。
例如,在上面所述的Unit 2 After school單元中,教師可以結合“Story time”的環節播放錄音,包括拿乒乓球拍的小男孩與Mike、Su Hai等人的對話,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文本和播放的錄音,試著翻譯一下這個情境的漢語意思,之后在小組中互相展示翻譯的結果,互相探討翻譯內容的正確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類似的情景圖,比如打乒乓球、足球比賽、游泳課等圖畫,并加上一些提示性的詞匯和短語,比如“Playtable tennis,football match,swimming lesson”等,先讓學生試著翻譯這些詞匯和短語的漢語含義,之后讓每個小組派出兩名代表,結合大屏幕上的圖畫和提示內容進行對話,展示交流打乒乓球、參加足球比賽、上游泳課等相關的情景。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監督與指導對話,從而讓學生用更準確的口語進行表達,讓情境更加生動和真實,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對于本單元的其他內容,比如“Funtime”環節和“Cartoon time”環節,同樣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將學生調動起來。
三、分層設計對話任務,鼓勵學生對話交流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對話與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敢于開口去說,和其他同學一起對話,才能在循序漸進中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更好地學習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提高英語學習效果[2]。因此,教師應該多多鼓勵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并且根據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英語認知能力等具體情況,設置不同的對話任務,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對話交流,在此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比如,對于膽大的學生、知識基礎較為深厚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交流難度比較大的內容;對于膽小的學生、知識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多鼓勵他們,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從簡單的對話開始,逐漸過渡到交流復雜的內容。只有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對話之中,才能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才能更好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四、對比中西文化差異,合理拓展文化知識
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結合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文化意識內容,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引入關于文化的文本,合理拓展相關文化知識,通過對比中西方在思維方式、自然環境、風土人情、飲食生活等方面的差異,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更好地理解西方國家文化的形成原因,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更好地理解英語中的表達方式,理解外國人與國人思維的差異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
例如,新譯林英語五年級上冊的Unit 8 At Christmas單元,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內容拓展關于圣誕節的由來,講述吃火雞的來歷,講述在壁爐邊放圣誕樹、在床邊放襪子等風俗習慣,拓展更多的圣誕節飲食等方面的文化知識,并對比中國的春節,引入有關除夕和春節的由來故事、放鞭炮和吃團圓飯的風俗習慣,讓學生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讓學生試著用英語說說不同方面的差異,這樣不僅可以訓練與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而且還可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文化品格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展示“a present,astocking,a turkey”等詞匯,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圖片用英語造句子,之后再思考我國春節中與之相似的風俗習慣,并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出來。
綜上所述,關于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英語學科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共四項核心素養內容,根據小學英語單元的主要內容,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入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素材,創設生動具體情境;之后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對話任務,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對話交流;最后引入豐富多彩的中西方文化資源,運用各類方式合理拓展文化知識。通過以上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更好地開展英語課程教學,在循序漸進中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楊美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課堂模式淺探[J].新教師,2017(5).
[2]李勤華.學科核心素養教學新探:以小學英語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7,000(00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