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峰
摘 要:核心素養導向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做到“以人為本”,要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將學生的全方面發展能力作為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高速發展的階段,也是學生核心素養能力養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中心思想引領下,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約束,勇敢地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出發積極探究有效的合作探究方法,引導學生在探索科學世界中充分激發學習興趣,提升綜合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科學教學;合作探究;創新研究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發展要求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動力。
一、合作探究法的作用
(一)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合作探究學習法的基礎是要求學生必須牢牢掌握所學知識。探究學習法不是讓有能力的學生來教會大家,而是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都能貢獻自己的思想成果。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不同能力的舞臺,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重新煥發活力奠定基礎。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核心能力,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所進行的富有創造性的一種學習活動。合作探究學習法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合作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自身潛能,豐富了個人知識儲備,讓每位學生都產生了積極探索的興趣。合作探究學習法同時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促進學生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科學教學中合作探究法的創新途徑
(一)營造科學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望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輕松的課堂氛圍,在教學活動中要提倡創新,要接受學生的合理化建議,讓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領略到創新的意義。
科學課程中的實驗部分,看起來像是簡單的操作,但是其中的實驗對象對學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趣味性的實驗,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趣味實驗的設置大致分為以下三種:1.將演示類的實驗重組或者將演示類實驗變成以學生分組形式的實驗;2.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增加趣味性實驗;3.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和興趣愛好,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
例如在學習“學習力的存在”這一知識點時,為學生增加一個有關力的存在的小實驗:為學生準備幾個氣球,并向學生提出探究問題,為什么拋起氣球之后,氣球會在空中飛來飛去呢?接下來,將學生按照實際能力公平分組,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始實驗。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根據實驗結果為大家闡述力的存在是怎樣被我們發現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可以發現力的存在的例子。最后教師給學生留下需要合作探究的討論題目,送火箭升空的助推火箭的力來自哪里?既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打人和被打的人,感受是相同的嗎?這樣的合作探究學習過程,可以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實驗中發現并解決問題。
(二)利用提問式教學,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提問式教學法在初中實驗課程中的利用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合作探究學習法的實施都是非常有利的。在課程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跟著教師一起探究;教師也可以給學生的合作探究小組提出一個中心問題,讓學生根據這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與光的折射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提問式教學方法。
第一步,為學生創造一個情境,營造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教師為學生展示筷子在杯子里面會變“彎”這一現象。在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講解,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一個空杯子,放入筷子變“彎”嗎?如果放入別的液體,彎曲程度相同嗎?通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和回答,引出光的折射概念,為學生的思維初步建立一個概念,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
第三步,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進行自我糾錯。對于上一步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先引導學生進行理論上的思考,然后再利用教師發給學生的實驗器材進行合作探究。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橋梁,指點學生如何利用合作探究進行實驗,搜集學生實驗過程的相關信息,為之后學生的交流和反饋環節做準備。
第四步,讓學生合作探究,互相解決問題。教師要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實驗,互相討論自己在實驗中發現的問題,相互交換自己的實驗成果或者小組的實驗成果,發表對于此次實驗的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驗和討論結果中發現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結合搜集到的相關信息,開拓學生的思維方式,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意見。
最后一步,讓學生之間交流反饋并完善各自的合作探究結論。在最后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及時匯總學生的探究情況,針對學生普遍性的問題給予及時的講解,針對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要及時糾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對本堂科學課程有較好的理解。
(三)尊重學生的見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并不是從零開始的,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學習經歷,也有不同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在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中應努力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聯系起來,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對合作探究的結果也允許他們有不同的看法和結論,甚至可以暫時不做出結論,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再進行合作探究實驗,把這種學習方法延伸到課外,讓他們自己尋求答案。
教師也要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時候及時鼓勵學生,當學生發現自己的意見被肯定、被鼓勵、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會空前的高漲。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我要學”的想法,會真正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這樣,學生會將對科學實驗課程的新奇感轉化為求知欲,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從而讓科學這門課程真正地走進學生的生活中。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視角,教師應該在合作探究中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適當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教育教學模式,通過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驗實踐能力,發展科學課程的核心素養,促進合作探究學習法的改革。
參考文獻
[1]丁嬋珺.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實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5):58.
[2]李娜.關于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20(09):62.
[3]劉佩紅.小學科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J].中國農村教育,2020(09):85-86.